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各类型航空器论文--无人驾驶飞机论文

一种翼身融合无人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及协同作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注释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翼身融合无人飞行器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的主要特点第13-14页
        1.2.2 现代翼身融合无人飞行器的发展第14-15页
    1.3 无人机任务协同及其战术研究第15-17页
        1.3.1 多无人机任务协同研究现状第16页
        1.3.2 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翼身融合无人飞行器总体设计第19-37页
    2.1 设计要求第19页
    2.2 主要参数估算第19-21页
    2.3 重量估算第21-22页
        2.3.1 飞机起飞重量的构成第21页
        2.3.2 燃油重量系数的估算第21-22页
        2.3.3 空机重量系数的估算第22页
        2.3.4 起飞重量的估算第22页
    2.4 动力装置设计第22-23页
    2.5 总体布局设计第23-26页
        2.5.1 机翼主体外形设计第23-25页
        2.5.2 机身设计第25-26页
    2.6 进气道设计第26页
    2.7 翼型选择第26-28页
    2.8 基于CST参数化方法的机身段翼型优化设计第28-32页
        2.8.1 CST参数化描述第28-29页
        2.8.2 优化模型第29-30页
        2.8.3 优化结果分析第30-32页
    2.9 操纵面设计第32-33页
        2.9.1 襟翼设计第32-33页
        2.9.2 升降副翼设计第33页
    2.10 起落架设计第33-35页
    2.11 无人机CAD模型的建立第35页
    2.12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无人飞行器气动特性分析第37-48页
    3.1 CFD基本理论第37-41页
        3.1.1 流体控制方程第37-38页
        3.1.2 附面层方程第38-39页
        3.1.3 方程离散与求解第39-40页
        3.1.4 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第40-41页
    3.2 模型网格的划分第41-43页
        3.2.1 模型的修改第41-42页
        3.2.2 网格的生成第42-43页
    3.3 无人飞行器升阻特性分析第43-45页
        3.3.1 气动力特性第43页
        3.3.2 表面压力系数分布第43-44页
        3.3.3 流场空间涡流第44-45页
    3.4 无人飞行器稳定性分析第45-47页
        3.4.1 纵向静稳定性分析第45-46页
        3.4.2 横航向静稳定性分析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无人飞行器隐身特性分析第48-56页
    4.1 雷达隐身技术概述第48-51页
        4.1.1 雷达目标特性第48-49页
        4.1.2 外形隐身技术第49-51页
    4.2 雷达隐身特性计算理论第51-52页
    4.3 无人飞行器的外形隐身技术第52-53页
    4.4 无人飞行器的RCS计算与分析第53-55页
        4.4.1 计算方法第53页
        4.4.2 计算结果分析第53-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无人机协同作战研究第56-63页
    5.1 无人机协同作战概述第56-57页
    5.2 现有无人机协同编队控制方法第57-59页
    5.3 基于状态感知的无人机协同编队控制方法第59-62页
    5.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6.1 工作总结第63页
    6.2 后续研究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硕士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鸭式布局无人机的飞行力学特性与自主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共轴双旋翼地面效应气动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