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9页 |
1.2.1 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第14-16页 |
1.2.2 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 第16-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低碳转型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2-31页 |
2.1 中国经济低碳转型进程 | 第22-24页 |
2.2 低碳转型的内涵与理论机制 | 第24-26页 |
2.2.1 低碳转型的内涵 | 第24-25页 |
2.2.2 低碳转型的理论机制 | 第25-26页 |
2.3 绩效的概念与评价方法 | 第26-31页 |
2.3.1 绩效的概念 | 第26-27页 |
2.3.2 绩效的评价方法 | 第27-31页 |
第3章 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的测度 | 第31-44页 |
3.1 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 | 第31-33页 |
3.1.1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 | 第31-32页 |
3.1.2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 | 第32-33页 |
3.2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33-36页 |
3.2.1 投入指标 | 第33-34页 |
3.2.2 产出指标 | 第34-36页 |
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6-44页 |
3.3.1 SML与SM测算结果 | 第36-39页 |
3.3.2 SML与SM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3.3.3 低碳转型绩效核算 | 第40-44页 |
第4章 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53页 |
4.1 空间面板Tobit模型 | 第44-46页 |
4.1.1 理论基础 | 第44-45页 |
4.1.2 变量选取与说明 | 第45-46页 |
4.2 空间地理权重设定与自相关性检验 | 第46-48页 |
4.2.1 空间地理权重设定 | 第46-47页 |
4.2.2 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 第47-48页 |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8-53页 |
4.3.1 模型构建 | 第48页 |
4.3.2 模型回归结果 | 第48-50页 |
4.3.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