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选题的目的 | 第9-10页 |
1.2.2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4 理论依据和研究创新 | 第11-12页 |
1.4.1 理论依据 | 第11-12页 |
1.4.2 研究创新 | 第12页 |
1.5 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和主要思路 | 第12-1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2 资料来源 | 第13页 |
1.5.3 主要思路 | 第13-14页 |
2 T区选派第一书记进入X镇参与精准扶贫概述 | 第14-1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页 |
2.1.1 第一书记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精准扶贫的概念 | 第14页 |
2.2 X镇贫困的基本情况 | 第14-15页 |
2.3 选派第一书记 | 第15-18页 |
2.3.1 选派第一书记初衷 | 第15-17页 |
2.3.2 主要任务 | 第17-18页 |
2.3.3 T区选派第一书记参与精准扶贫 | 第18页 |
2.4 选派第一书记参与精准扶贫的形式 | 第18-19页 |
3 T区X镇第一书记参与精准扶贫的机制研究 | 第19-38页 |
3.1 第一书记参与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 | 第19-25页 |
3.1.1 职能安排 | 第19-20页 |
3.1.2 人才选拔 | 第20-22页 |
3.1.3 培训 | 第22-23页 |
3.1.4 激励 | 第23-24页 |
3.1.5 管理制度 | 第24-25页 |
3.2 第一书记参与精准扶贫的运行机制 | 第25-35页 |
3.2.1 贫困人口精准识别 | 第25-26页 |
3.2.2 第一书记驻村帮扶 | 第26-27页 |
3.2.3 建立产业扶贫机制 | 第27-28页 |
3.2.4 金融保险扶贫 | 第28-29页 |
3.2.5 扶贫开发统筹协调 | 第29-30页 |
3.2.6 社会参与帮扶 | 第30-31页 |
3.2.7 扶贫资金投入保障 | 第31-33页 |
3.2.8 对贫困人口投入 | 第33-34页 |
3.2.9 扶贫资金监管 | 第34-35页 |
3.2.10 精准扶贫和区域开发联动 | 第35页 |
3.3 第一书记参与精准扶贫的考核机制 | 第35-36页 |
3.3.1 建立扶贫绩效评价机制 | 第35-36页 |
3.3.2 扶贫廉政监督 | 第36页 |
3.4 精准扶贫中贫困地区与第一书记的退出机制 | 第36-38页 |
3.4.1 贫困地区扶贫退出机制 | 第36-37页 |
3.4.2 贫困地区扶贫退出的“后扶持”机制 | 第37-38页 |
4 T区X镇第一书记参与精准扶贫实践效果与问题 | 第38-43页 |
4.1 第一书记参与精准扶贫实践效果 | 第38-40页 |
4.1.1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 第38-39页 |
4.1.2 推动村集体收入增加 | 第39页 |
4.1.3 推进村基层组织建设 | 第39-40页 |
4.1.4 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 第40页 |
4.2 第一书记参与精准扶贫的问题 | 第40-43页 |
4.2.1. 相关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 第40-41页 |
4.2.2 第一书记能力素质参差不齐 | 第41页 |
4.2.3 第一书记价值观念与实际精准脱贫要求有差距 | 第41页 |
4.2.4 部分产业扶贫项目前期调研不细致 | 第41-43页 |
5 第一书记参与精准扶贫的建议 | 第43-49页 |
5.1 提升第一书记的能力素质 | 第43页 |
5.2. 统筹政府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精准攻坚 | 第43-44页 |
5.3 加大三农支持力度,推动惠农政策进村入户 | 第44-45页 |
5.4 推进行业扶贫发展进程,做好基础服务工作 | 第45页 |
5.5 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精准推进产业扶贫项目 | 第45-46页 |
5.6 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加大扶贫资金支持力度 | 第46页 |
5.7 探索农村产权抵押 | 第46-47页 |
5.8 完善助学贷款帮扶政策 | 第47页 |
5.9 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机制,增强脱贫实效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