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

J市纪检监察干部选拔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6页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8-11页
        (一) 选题的背景第8-11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4页
        (一)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14页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4页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4页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困难第14-15页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5页
        (二)存在困难第15页
    五、研究工作具备的条件第15-16页
        (一) 具备的主观条件第15页
        (二) 有利的客观条件第15-16页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16-25页
    一、基本概念第16-21页
        (一) 纪检监察机关第16-17页
        (二) 纪检监察干部第17-18页
        (三) 公务员选拔制度第18-20页
        (四) 胜任力模型第20-21页
    二、基本理论第21-25页
        (一) 服务型政府理论第21-22页
        (二) 胜任力模型理论第22-23页
        (三) 人才测评理论第23页
        (四) 竞争性选拔理论第23-25页
第二章 J市纪检监察干部选拔方式的现状分析第25-31页
    一、J市纪检监察干部的基本情况第25页
        (一) 基本情况第25页
        (二) 人员组成第25页
    二、J市纪检监察干部选拔方式第25-26页
        (一) 外部招聘方式第25-26页
        (二) 内部选拔方式第26页
        (三) 转业安置方式第26页
    三、J市纪检监察干部选拔的运作流程第26-27页
        (一) 外部招聘方式的选拔流程第26-27页
        (二) 内部选拔方式的选拔流程第27页
        (三) 转业安置方式的选拔流程第27页
    四、J市纪检监察干部选拔中存在的问题第27-31页
        (一) 价值目标认识模糊第27-28页
        (二) 选拔标准不够明确第28页
        (三) 选拔内容缺少针对性第28-29页
        (四) 筛选方式不够科学第29-31页
第三章 J市纪检监察干部选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1-35页
    一、从理念上看,受传统观念负面影响第31-32页
        (一) 受权力本身的影响第31页
        (二) 受传统历史的影响第31-32页
        (三) 受“一把手”选任制度的影响第32页
    二、从制度上看,选拔机制不够完善第32-33页
        (一) 选拔权力配置不够合理第32页
        (二) 干部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第32-33页
        (三) 干部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第33页
    三、从实际操作上看,选拔任用量化标准不够明确第33页
        (一) 被选拔者的标准很难量化第33页
        (二) 量化原则不彻底第33页
        (三) 量化原则实施困难第33页
    四、从监督上看,监督机制不够有效第33-35页
        (一) 选拔主体内部,监督与选拔难以理顺第33-34页
        (二) 监督工作的运行程序不够完善第34页
        (三) 惩戒制度不够完善第34-35页
第四章 完善J市纪检监察干部选拔制度的建议第35-42页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选拔主体的素质第35-36页
        (一) 加强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第35-36页
        (二) 加强责任,坚守岗位职责第36页
        (三) 加强服务,打造服务型团队第36页
    二、引入胜任力模型,完善选拔的标准规定第36-38页
        (一) 纪检监察干部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第37页
        (二) 根据胜任力模型完善相关标准第37-38页
    三、坚持人才测评,提高选拔内容的针对性第38-40页
        (一) 有效应用多种人才测评工具第39页
        (二) 建立完善的人才测评机制第39页
        (三) 要强化人才测评应用的监督机制第39-40页
    四、强化竞争选拔,完善选拔的筛选方法第40-42页
        (一) 做好职位分析,了解岗位需要第40-41页
        (二) 完善选拔机制,细化程序方法第41页
        (三) 规范细化流程,完善适时退出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青岛教育甄审与师生反甄审运动
下一篇:第一书记参与精准扶贫研究--以T区X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