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植物发育论文

AP1Gs参与雄配子体发育和雌配子体介导的花粉管接纳的机理研究

符号说明第4-8页
中文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前言第11-21页
    1.1 雄配子体的发育和结构第11-12页
        1.1.1 雄配子体的发育第11页
        1.1.2 雄配子体的结构第11-12页
    1.2 花粉发育过程中液泡动态变化第12-13页
    1.3 雌配子体的发育和结构第13-15页
        1.3.1 雌配子体的发育第13-14页
            1.3.1.1 大孢子的发生第13-14页
            1.3.1.2 雌配子的形成第14页
        1.3.2 雌配子体的结构第14-15页
    1.4 花粉管的接纳第15-17页
    1.5 适配蛋白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第17-20页
        1.5.1 适配蛋白的类型第17页
        1.5.2 异源四聚体构成的适配蛋白复合体的结构和各亚基的功能第17-18页
        1.5.3 适配蛋白复合体的功能第18-20页
            1.5.3.1 AP1的功能第18页
            1.5.3.2 AP2的功能第18-19页
            1.5.3.3 AP3的功能第19页
            1.5.3.4 AP4和AP5的功能第19-20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36页
    2.1 材料第21页
        2.1.1 植物材料及生长条件第21页
        2.1.2 酶与各种生化试剂第21页
    2.2 方法第21-36页
        2.2.1 构建表达载体第21-26页
            2.2.1.1 设计PCR引物第21-22页
            2.2.1.2 PCR扩增目的基因第22-23页
            2.2.1.3 回收PCR产物第23页
            2.2.1.4 构建克隆载体第23页
            2.2.1.5 大肠杆菌转化及质粒提取(试剂盒法)第23-25页
            2.2.1.6 DNA序列测定第25页
            2.2.1.7 LR反应第25页
            2.2.1.8 质粒DNA的酶切鉴定第25-26页
        2.2.2 拟南芥遗传转化及植物材料的鉴定第26-28页
            2.2.2.1 制备农杆菌感受态与转化第26-27页
            2.2.2.2 拟南芥的种植和遗传转化第27页
            2.2.2.3 提取植物基因组DNA第27-28页
        2.2.3 GUS染色第28页
        2.2.4 原位杂交分析第28-32页
            2.2.4.1 固定材料第28-29页
            2.2.4.2 石蜡包埋第29页
            2.2.4.3 切片第29页
            2.2.4.4 原位探针标记第29-30页
            2.2.4.5 杂交预处理和杂交第30-31页
            2.2.4.6 杂交第31-32页
            2.2.4.7 洗片第32页
            2.2.4.8 检测第32页
        2.2.5 花粉萌发及花粉染色实验第32-33页
            2.2.5.1 花粉萌发实验第33页
            2.2.5.2 历山大染色实验第33页
            2.2.5.3 DAPI染色实验第33页
        2.2.6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33页
        2.2.7 树脂切片观察第33-34页
        2.2.8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34页
        2.2.9 拟南芥胚珠光学切片观察第34-35页
        2.2.10 激光共聚焦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及图像处理第35页
        2.2.11 药剂处理及荧光染料染色第35-36页
            2.2.11.1 FM4-64染色第35页
            2.2.11.2 BFA处理第35页
            2.2.11.3 BCECF-AM染色第35页
            2.2.11.4 中性红染色第35-3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6-53页
    3.1 AP1Gs功能缺失突变体的表型分析第36-45页
        3.1.1 AP1Gs功能缺失突变体的鉴定第36-37页
        3.1.2 AP1Gs突变体的表型分析第37-45页
            3.1.2.1 AP1Gs功能缺失突变体传代率降低第37-38页
            3.1.2.2 AP1Gs功能缺失造成雄配子体完全败育第38-41页
            3.1.2.3 AP1Gs功能缺失导致雌配子体部分异常第41-45页
    3.2 AP1Gs的表达模式分析第45-47页
        3.2.1 启动子启动GUS报告基因分析AP1Gs表达模式第45-46页
        3.2.2 原位杂交检测AP1Gs的表达模式第46-47页
    3.3 AP1Gs的亚细胞定位及功能互补第47-50页
        3.3.1 AP1Gs的亚细胞定位研究第47-49页
        3.3.2 ap1g突变体的功能互补第49-50页
    3.4 AP1Gs突变体影响了花粉液泡的酸性和花粉发育过程中液泡动态变化第50-53页
        3.4.1 AP1Gs突变体花粉发育过程中液泡动态组织机制异常第50-51页
        3.4.2 AP1Gs突变体花粉液泡酸性异常第51-53页
4 讨论第53-56页
5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侵染茄科蔬菜的三种病毒以及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伴随卫星的检测与分子鉴定
下一篇:Hemogen敲除对小鼠应激造血功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