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中英文缩略语表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与逆境相关的蛋白激酶结构、功能分类 | 第14-17页 |
1.1.1 植物蛋白激酶的结构特征 | 第14页 |
1.1.2 蛋白激酶及其参与的信号途径 | 第14-17页 |
1.2 植物铝毒害及抗铝机制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大豆抗铝机制研究进展及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第2章 大豆GmFERL和GmNEK4L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0-3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试验材料、载体、菌种 | 第20页 |
2.1.2 试验药品 | 第20页 |
2.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0-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6页 |
2.2.1 引物设计 | 第21页 |
2.2.2 大豆培养与处理 | 第21页 |
2.2.3 大豆根尖RNA提取及cDNA的合成 | 第21-22页 |
2.2.4 PCR扩增 | 第22-23页 |
2.2.5 目的片段回收 | 第23页 |
2.2.6 线性化表达载体 | 第23-25页 |
2.2.7 载体与目的基因的连接 | 第25页 |
2.2.8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 第25-26页 |
2.2.9 菌液验证及测序 | 第26页 |
2.2.10 GmFERL和GmNEK4L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6页 |
2.3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26-33页 |
2.3.1 克隆过程中各步的电泳检验 | 第26-28页 |
2.3.2 GmFERL和GmNEK4L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33页 |
第3章 铝胁迫下GmFERL和GmNEK4L基因在大豆耐铝中的转录表达分析 | 第33-44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3.1.1 材料及试剂 | 第33页 |
3.1.2 试验仪器 | 第33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3-36页 |
3.2.1 引物设计 | 第33-34页 |
3.2.2 大豆培养及处理 | 第34-35页 |
3.2.3 根尖RNA提取和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35页 |
3.2.4 qRT-PCR扩增 | 第35-36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36-41页 |
3.3.1 铝处理下GmFERL和GmNEK4L基因转录表达分析 | 第36-38页 |
3.3.2 金属处理下GmFERL和GmNEK4L基因转录表达分析 | 第38-39页 |
3.3.3 ABA处理下GmFERL和GmNEK4L基因转录表达分析 | 第39-40页 |
3.3.4 NaCl处理下GmFERL和GmNEK4L基因转录表达分析 | 第40-41页 |
3.3.5 大豆各器官中GmFERL和GmNEK4L基因转录表达分析 | 第41页 |
3.4 讨论 | 第41-44页 |
第4章 大豆GmFERL和GmNEK4L基因的遗传转化 | 第44-54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44-45页 |
4.1.1 试验材料、载体、菌种 | 第44页 |
4.1.2 试验药品 | 第44页 |
4.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44页 |
4.1.4 试验仪器 | 第44-45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5-51页 |
4.2.1 从测序成功的大肠杆菌中提取质粒 | 第45页 |
4.2.2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Agl0和发根农杆菌K599 | 第45页 |
4.2.3 转化农杆菌菌液验证 | 第45页 |
4.2.4 农杆菌蘸花侵染拟南芥及过表达植株的筛选 | 第45-47页 |
4.2.5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发根以及柠檬酸的测定 | 第47-48页 |
4.2.6 GmFERL和GmNEK4L亚细胞定位 | 第48-51页 |
4.3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51-54页 |
4.3.1 转化农杆菌的电泳验证 | 第51-52页 |
4.3.2 过表达植株的筛选 | 第52页 |
4.3.3 大豆发根检测 | 第52页 |
4.3.4 GmFERL和GmNEK4L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52-5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