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0-11页 |
2.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1章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 第14-19页 |
1.1 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1.1.1 网络化数字音乐 | 第14-15页 |
1.1.2 音乐版权 | 第15页 |
1.2 基础理论 | 第15-19页 |
1.2.1 产权理论 | 第15-16页 |
1.2.2 版权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1.2.3 长尾理论 | 第17-19页 |
第2章 传统音乐产业的特征 | 第19-25页 |
2.1 我国传统音乐产业特征 | 第19-20页 |
2.1.1 传统音乐创作形式 | 第19-20页 |
2.1.2 传统音乐产业的优势与弊端 | 第20页 |
2.2 传统音乐商业化流程 | 第20-24页 |
2.2.1 创作路径 | 第21页 |
2.2.2 分发渠道 | 第21-22页 |
2.2.3 营销渠道 | 第22-24页 |
2.3 传统音乐产业版权特征 | 第24-25页 |
2.3.1 版权管理机构—音乐版权集体管理组织 | 第24页 |
2.3.2 版权费的收取 | 第24页 |
2.3.3 版权费的分配 | 第24-25页 |
第3章 互联网时代音乐产业版权的特殊性及面临问题 | 第25-40页 |
3.1 互联网音乐产业的特殊性 | 第25-28页 |
3.1.1 网络的开放性 | 第25-27页 |
3.1.2 复制的便捷性 | 第27-28页 |
3.1.3 传播的快捷性 | 第28页 |
3.2 互联网时代音乐产业的技术特征 | 第28-34页 |
3.2.1 互联网时代技术革新 | 第29-31页 |
3.2.1.1 音频压缩技术 | 第29-30页 |
3.2.1.2 互联网文件共享技术P2P | 第30-31页 |
3.2.1.3 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化—4G | 第31页 |
3.2.2 以中国特有的互联网音乐产业链为背景 | 第31-34页 |
3.2.2.1 内容提供商(CP) | 第32页 |
3.2.2.2 服务提供商(SP) | 第32-33页 |
3.2.2.3 软件供应商—终端厂商 | 第33页 |
3.2.2.4 网络运营商—OP | 第33-34页 |
3.3 网络音乐面临的问题 | 第34-40页 |
3.3.1 互联网音乐的网络侵权 | 第34-35页 |
3.3.2 网络盗版 | 第35-36页 |
3.3.3 版权意识薄弱 | 第36页 |
3.3.4 网络音乐盈利困难 | 第36-37页 |
3.3.5 产业分配体制不协调 | 第37-38页 |
3.3.6 原创音乐经济激励不足 | 第38-40页 |
第4章 互联网时代音乐版权模式的培育与发展 | 第40-49页 |
4.1 新型版权授权模式与原有版权模式的转换冲突 | 第40-42页 |
4.2 音乐版权模式的培育与发展 | 第42-49页 |
4.2.1 充分的市场化竞争 | 第42-43页 |
4.2.2 健全法律 | 第43-44页 |
4.2.3 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 | 第44-45页 |
4.2.4 简化政府职能 | 第45-47页 |
4.2.5 建立成熟的产业运行机制 | 第47-49页 |
4.2.5.1 政府在音乐产业中的角色 | 第47页 |
4.2.5.2 政府在音乐产业中管理现状 | 第47-49页 |
第5章 互联网时代音乐版权模式建构——在线交易平台 | 第49-53页 |
5.1 网络音乐在线交易平台实现的现实性意义 | 第49-50页 |
5.1.1 网络音乐在线交易平台改变原有授权模式 | 第49页 |
5.1.2 平台拥有更为灵活的自主选择权 | 第49页 |
5.1.3 激活音乐创作的原动力 | 第49-50页 |
5.2 网络音乐在线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 第50页 |
5.3 网络音乐在线交易平台理念与建构 | 第50-53页 |
5.3.1 网络音乐在线交易平台的基本理念 | 第50-51页 |
5.3.2 网络音乐在线交易平台建构图 | 第51-52页 |
5.3.3 网络音乐在线交易平台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