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石墨烯简介 | 第14-19页 |
1.1.1 石墨烯的合成 | 第14-16页 |
1.1.2 石墨烯的表征 | 第16-17页 |
1.1.3 功能化石墨烯 | 第17-19页 |
1.1.4 功能化石墨烯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9页 |
1.2 纳米材料 | 第19-21页 |
1.2.1 金属纳米材料 | 第19-20页 |
1.2.2 量子点 | 第20页 |
1.2.3 石墨烯量子点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7页 |
第二章 基于PVP-GR-Cd Te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构筑及对山奈酚的分析应用 | 第27-42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28-29页 |
2.2.2 PVP-GR-Cd Te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9页 |
2.2.3 PVP-GR-Cd Te/GCE的制备 | 第29页 |
2.2.4 分析过程 | 第29-30页 |
2.2.5 样品处理 | 第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3.1 PVP-GR-Cd Te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0-31页 |
2.3.2 PVP-GR-Cd Te/GCE的电化学表征 | 第31-32页 |
2.3.3 山奈酚在PVP-GR-Cd Te/GCE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32-33页 |
2.3.4 实验条件的优化和支持电解质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5 扫速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6 工作曲线 | 第35-36页 |
2.3.7 重现性、稳定性和干扰实验 | 第36-37页 |
2.3.8 实际样品分析 | 第37-38页 |
2.4 小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第三章 基于PSS-GR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构筑及对大豆苷元的分析应用 | 第42-54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43页 |
3.2.2 PSS-GR的制备 | 第43-44页 |
3.2.3 PSS-GR/GCE的制备 | 第44页 |
3.2.4 分析过程 | 第44页 |
3.2.5 样品处理 | 第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3.3.1 PSS-GR材料的表征 | 第44-45页 |
3.3.2 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45-46页 |
3.3.3 大豆苷元在PSS-GR/GCE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46-47页 |
3.3.4 缓冲溶液p H对大豆苷元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5 扫描速率对大豆苷元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48页 |
3.3.6 工作曲线 | 第48-49页 |
3.3.7 干扰实验 | 第49-51页 |
3.3.8 修饰电极的重复性、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51页 |
3.3.9 实际样品分析 | 第51页 |
3.4 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基于PSS-GR-CTS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构筑及对多巴胺的分析应用 | 第54-69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55页 |
4.2.2 PSS-GR-CTS的制备 | 第55页 |
4.2.3 PSS-GR-CTS/GCE的制备 | 第55页 |
4.2.4 分析过程 | 第55-56页 |
4.2.5 样品处理 | 第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4页 |
4.3.1 PSS-GR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56页 |
4.3.2 PSS-GR-CTS/GCE的表征 | 第56-57页 |
4.3.3 多巴胺在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 第57-58页 |
4.3.4 PSS-GR-CTS/GCE的电催化活性机理研究 | 第58-61页 |
4.3.6 工作曲线 | 第61-62页 |
4.3.7 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以及干扰的测定 | 第62-63页 |
4.3.8 实际样品分析 | 第63-64页 |
4.4 小结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第五章 基于GQD/Au NP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构筑及对槲皮素的分析应用 | 第69-85页 |
5.1 引言 | 第69-7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0-72页 |
5.2.1 仪器与试剂 | 第70-71页 |
5.2.2 GQDs的制备 | 第71页 |
5.2.3 Au NPs的制备 | 第71页 |
5.2.4 GQD/Au NP/GCE的制备 | 第71页 |
5.2.5 分析过程 | 第71页 |
5.2.6 样品处理 | 第71-7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2-81页 |
5.3.1 GQDs的表征 | 第72页 |
5.3.2 GQD/Au NP/GCE的表征 | 第72-74页 |
5.3.3 槲皮素在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 第74页 |
5.3.4 GQD/Au NP/GCE的电催化机理研究 | 第74-76页 |
5.3.5 缓冲溶液p H对槲皮素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76-77页 |
5.3.6 工作曲线 | 第77-78页 |
5.3.7 干扰实验 | 第78-80页 |
5.3.8 修饰电极的重复性、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80页 |
5.3.9 实际样品分析 | 第80-81页 |
5.4 小结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结论 | 第85-86页 |
6.2 展望 | 第86-87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