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1.2.1 危险品的定义及分类 | 第10-11页 |
1.2.2 危险品公路运输的基本特征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2. 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9-29页 |
2.1 影响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的因素 | 第19-24页 |
2.1.1 危险品自身因素 | 第19-20页 |
2.1.2 人员因素 | 第20页 |
2.1.3 车辆因素 | 第20-22页 |
2.1.4 环境因素 | 第22-23页 |
2.1.5 管理因素 | 第23-24页 |
2.2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4-29页 |
2.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4页 |
2.2.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4-26页 |
2.2.3 各指标的含义 | 第26-29页 |
3. C公司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问题分析 | 第29-51页 |
3.1 C公司危险品公路运输现状 | 第29-33页 |
3.1.1 C公司简介 | 第29-31页 |
3.1.2 C公司承运的危险品主要类型及其运输特性 | 第31-33页 |
3.2 C公司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38页 |
3.2.1 对C公司危险品公路运输事故进行统计分析 | 第33-36页 |
3.2.2 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36-38页 |
3.3 层次分析法 | 第38-41页 |
3.3.1 定义及应用 | 第38-39页 |
3.3.2 优点 | 第39页 |
3.3.3 基本步骤 | 第39-41页 |
3.4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C公司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 第41-48页 |
3.4.1 根据指标体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41页 |
3.4.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 第41-42页 |
3.4.3 计算各安全影响因素的权重 | 第42-47页 |
3.4.4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3.5 对主要安全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 第48-51页 |
3.5.1 驾驶员综合技能因素 | 第48-50页 |
3.5.2 车辆性能因素 | 第50-51页 |
4. 提高C公司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水平的措施 | 第51-55页 |
4.1 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 | 第51-52页 |
4.1.1 提高驾驶人员引进资历的要求 | 第51页 |
4.1.2 加强对驾驶员的岗位培训 | 第51页 |
4.1.3 加强对驾驶员的监督检查 | 第51-52页 |
4.2 加强对危险品公路运输车辆的管理 | 第52-54页 |
4.2.1 出车前的准备与检查 | 第52-53页 |
4.2.2 行车中的操作 | 第53页 |
4.2.3 运用相关技术保障运输安全 | 第53-54页 |
4.3 加强对道路和天气状况的预测,做好防护工作 | 第54页 |
4.4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危险品运输活动的管理和支持 | 第54-55页 |
5.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