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黏性研究--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关性考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9页
    一、研究缘起第9-10页
    二、研究思路第10-13页
    三、研究内容第13页
    四、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五、概念界定第14-19页
        (一) 土地制度第14-15页
        (二) 制度变迁第15-16页
        (三) 制度黏性第16-18页
        (四) 意识形态第18-19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9-37页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图景第19-21页
    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论域第21-25页
        (一) 政治学视阈下的制度研究第21-22页
        (二)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分殊第22-23页
        (三)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融合第23-24页
        (四)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引入第24-25页
    三、历史制度主义的学术发轫第25-27页
    四、农地制度变迁的整体解读第27-29页
    五、农地制度变迁的细致分析第29-33页
        (一) 农地制度的变迁阶段第29-30页
        (二) 农地制度的变迁动因第30页
        (三) 农地制度的变迁机制第30-32页
        (四) 农地制度的变迁绩效第32页
        (五) 农地制度的创新研究第32-33页
    六、非正式制度与农地制度变迁第33-34页
    七、文献评述第34-37页
第三章 正式制度凝滞:农地制度黏性的表征第37-44页
    一、土地制度泛化第37-39页
        (一) 土地制度繁密化第37-38页
        (二) 土地制度低效化第38-39页
        (三) 土地制度歧义化第39页
    二、土地制度真空第39-40页
        (一) 制度供给滞后第39-40页
        (二) 制度供给缺失第40页
    三、土地制度冲突第40-44页
第四章 制度环境与路径依赖:农地制度黏性的生成第44-52页
    一、制度环境第44-47页
        (一) 宏观层面分析第44-45页
        (二) 中观层面分析第45-47页
    二、路径依赖第47-49页
        (一) 农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性的特征第48页
        (二) 农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性的原因第48-49页
    三、灰色地带第49-52页
第五章 非正式制度渗入:农地制度黏性的稀释第52-62页
    一、第一阶段:"耕者有其田"思想与革命型意识形态第53-54页
    二、第二阶段:社会主义思想与批判型意识形态第54-56页
    三、第三阶段:"左"倾思想与极端型意识形态第56-57页
    四、第四阶段:实事求是思想与建设型意识形态第57-62页
        (一) 过渡和确立时期第57-58页
        (二) 稳定和发展时期第58页
        (三) 稳固和深化时期第58-59页
        (四) 完善和转折时期第59页
        (五) 意识形态的作用第59-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5页
    一、研究发现第62-64页
    二、研究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感器安装方式对碰撞预警信号特征影响分析
下一篇:Lie群在压电驱动定位系统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