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3页 |
1.1 湿地研究情况 | 第15-18页 |
1.1.1 湿地概况 | 第15页 |
1.1.2 湿地的生态学意义 | 第15-17页 |
1.1.3 湿地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 噬菌体研究情况 | 第18-24页 |
1.2.1 噬菌体概况 | 第18-20页 |
1.2.2 低温微生物的定义及生理生化特性 | 第20页 |
1.2.3 低温微生物应用 | 第20-21页 |
1.2.4 噬菌体生态学意义 | 第21-22页 |
1.2.5 湿地噬菌体研究的生态学意义 | 第22-23页 |
1.2.6 噬菌体资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3 噬菌体的研究方法 | 第24-30页 |
1.3.1 噬菌体丰度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3.2 噬菌体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1.3.3 影响多样性和丰度的因素 | 第29-30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3页 |
第二章 纳帕海湿地低温细菌及低温噬菌体的分离 | 第33-4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9页 |
2.1.1 样品来源 | 第33-34页 |
2.1.2 菌株的分离鉴定 | 第34-35页 |
2.1.3 宿主菌NPH-1的生物学特性 | 第35-36页 |
2.1.4 噬菌体的侵染温度范围 | 第36页 |
2.1.5 噬菌体的电镜形态观察 | 第36页 |
2.1.6 噬菌体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 第36-37页 |
2.1.7 噬菌体衣壳蛋白分析 | 第37-38页 |
2.1.8 噬菌体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第38-39页 |
2.2 结果 | 第39-47页 |
2.2.1 菌株的分离鉴定 | 第39-42页 |
2.2.2 噬菌体的分离及形态观察 | 第42-43页 |
2.2.3 噬菌体基因组酶切图谱 | 第43-44页 |
2.2.4 噬菌体衣壳蛋白分析 | 第44页 |
2.2.5 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 | 第44-45页 |
2.2.6 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的测定 | 第45页 |
2.2.7 噬菌体的温度耐受性 | 第45-46页 |
2.2.8 噬菌体酸、碱耐受性 | 第46页 |
2.2.9 噬菌体吸附速率及钙离子对其的影响 | 第46-47页 |
2.2.10 噬菌体对化学试剂敏感性 | 第47页 |
2.3 讨论 | 第47-49页 |
第三章 纳帕海湿地噬菌体的丰度 | 第49-75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9-58页 |
3.1.1 样品采集 | 第49-54页 |
3.1.2 水样和土样的处理 | 第54-55页 |
3.1.3 荧光显微技术检测丰度 | 第55-56页 |
3.1.4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丰度 | 第56-57页 |
3.1.5 环境理化性测定 | 第57页 |
3.1.6 叶绿素a的测定 | 第57-58页 |
3.2 结果 | 第58-72页 |
3.2.1 荧光显微镜法检测丰度 | 第58-66页 |
3.2.2 流式细胞仪法检测丰度 | 第66-70页 |
3.2.3 噬菌体丰度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70-72页 |
3.3 讨论 | 第72-75页 |
第四章 纳帕海湿地免培养噬菌体多样性初步研究 | 第75-9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9页 |
4.1.1 材料 | 第75-76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76-79页 |
4.2 结果 | 第79-90页 |
4.2.1 水样的宏基因组 | 第79-80页 |
4.2.2 Forward/Reward对芽孢杆菌噬菌体DNA polymerase Ⅲ alphasubunit基因扩增结果 | 第80页 |
4.2.3 Cps1/Cps8对噬藻体g20基因扩增结果 | 第80-84页 |
4.2.4 PodoF/podoR对T7类噬菌体DNA聚合酶基因扩增结果 | 第84-86页 |
4.2.5 MZIA1bis/MZIA6对T4类噬菌体g23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86-90页 |
4.3 讨论 | 第90-9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5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05-107页 |
附录B 实验常用试剂及仪器 | 第107-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