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 | 第10-12页 |
| Abstract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1.3 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 1.3.1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1.3.2 分类研究 | 第16-17页 |
| 1.3.3 行为研究 | 第17-18页 |
| 1.3.4 模式研究 | 第18-19页 |
| 1.3.5 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 第19-20页 |
| 1.3.6 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 1.3.7 重点研究方向 | 第21-22页 |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1.4.2 逻辑框架图 | 第23-24页 |
| 1.4.3 内容安排 | 第24页 |
| 1.5 创新之处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社会化阅读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32页 |
| 2.1 阅读学理论 | 第26-28页 |
| 2.2 协作信息行为理论 | 第28页 |
| 2.3 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 第28-29页 |
| 2.4 社会心理学理论 | 第29-30页 |
| 2.5 社会交换理论 | 第30-31页 |
| 2.6 技术接受模型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社会化阅读行为理论框架的构建 | 第32-36页 |
| 3.1 阅读主体的社会化 | 第32页 |
| 3.2 阅读客体的社会化 | 第32-33页 |
| 3.3 阅读寻求行为的社会化 | 第33-34页 |
| 3.4 阅读交流行为的社会化 | 第34-35页 |
| 3.5 社会化阅读行为的框架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调查分析 | 第36-67页 |
| 4.1 调查数据的总体状况 | 第36-38页 |
| 4.2 利用图书馆阅读交流平台和工具的状况 | 第38-42页 |
| 4.3 阅读内容获取的状况 | 第42-45页 |
| 4.4 阅读交流的状况 | 第45-49页 |
| 4.5 阅读交流工具与方式 | 第49-56页 |
| 4.6 阅读交流的内容 | 第56-61页 |
| 4.7 阅读交流的后续行为 | 第61-64页 |
| 4.8 大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特征总结 | 第64-67页 |
| 第五章 大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 第67-78页 |
| 5.1 影响因素潜在变量的确定 | 第67-73页 |
| 5.1.1 开放性编码 | 第67-69页 |
| 5.1.2 关联性编码 | 第69-71页 |
| 5.1.3 选择性编码 | 第71-73页 |
| 5.2 影响因素观察变量的确定 | 第73-74页 |
| 5.3 影响因素假设模型的确定 | 第74-78页 |
| 第六章 假设模型验证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 第78-95页 |
| 6.1 研究方法 | 第78页 |
| 6.1.1 问卷设计 | 第78页 |
| 6.1.2 样本选取 | 第78页 |
| 6.2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78-95页 |
| 6.2.1 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 第78-79页 |
| 6.2.2 影响因素量表信效度检验 | 第79-83页 |
| 6.2.3 路径分析与假设关系检验 | 第83-95页 |
| 第七章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推广对策 | 第95-101页 |
| 7.1 基于社会化阅读行为特征的阅读推广 | 第95-97页 |
| 7.2 基于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社会化阅读推广 | 第97-101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 8.1 主要工作成果 | 第101页 |
| 8.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101-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08页 |
| 附录 调查表 | 第108-113页 |
| 致谢 | 第113-11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