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雷达与常规测量在边坡监测中的比较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于TM30精密全站仪的边坡监测 | 第17-24页 |
2.1 TM30精密全站仪介绍 | 第17-19页 |
2.2 ATR系统及精度分析 | 第19页 |
2.3 数据处理及测量精度分析 | 第19-23页 |
2.3.1 粗差的剔除 | 第20页 |
2.3.2 极坐标差分改正 | 第20-22页 |
2.3.3 三角高程测量及误差分析 | 第22-23页 |
2.3.4 边坡变形监测网 | 第23页 |
2.3.5 边坡变形监测的平差方法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基于地面雷达的边坡监测 | 第24-38页 |
3.1 基于地面雷达的变形监测系统介绍 | 第24-27页 |
3.1.1 LISA系统介绍 | 第24-25页 |
3.1.2 SSR系统介绍 | 第25-26页 |
3.1.3 IBIS系统介绍 | 第26-27页 |
3.2 IBIS-L系统的核心技术及原理 | 第27-31页 |
3.2.1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 | 第27-28页 |
3.2.2 干涉测量技术 | 第28-29页 |
3.2.3 步进频率连续波技术 | 第29-31页 |
3.3 IBIS-L系统的硬件组成 | 第31-32页 |
3.4 IBIS-L系统软件及数据处理 | 第32-36页 |
3.4.1 图像配准及数据预处理 | 第33页 |
3.4.2 干涉处理 | 第33页 |
3.4.3 相位噪声滤波 | 第33页 |
3.4.4 相位解缠 | 第33-34页 |
3.4.5 大气校正 | 第34-36页 |
3.5 IBIS-L系统监测误差来源 | 第36-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实例验证 | 第38-55页 |
4.1 研究区概况 | 第38-40页 |
4.2 实验概况 | 第40-41页 |
4.2.1 研究区边坡变形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4.2.2 实验目的 | 第40-41页 |
4.3 常规测量 | 第41-46页 |
4.3.1 常规测量施测方案 | 第41-43页 |
4.3.1.1 基准点布设 | 第41页 |
4.3.1.2 监测点布设 | 第41-42页 |
4.3.1.3 技术要求 | 第42-43页 |
4.3.2 常规测量数据采集 | 第43-46页 |
4.3.2.1 常规测量监测设备 | 第43-44页 |
4.3.2.2 常规测量监测周期 | 第44-46页 |
4.4 地面雷达监测 | 第46-53页 |
4.4.1 地面雷达监测方案 | 第46-53页 |
4.4.1.1 监测站选址与建设 | 第46-49页 |
4.4.1.2 角反射器安置与识别 | 第49-53页 |
4.4.1.3 防护措施 | 第53页 |
4.4.2 地面雷达监测数据采集 | 第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数据处理及对比分析 | 第55-93页 |
5.1 常规测量数据处理 | 第55-67页 |
5.1.1 常规测量位移量计算 | 第55-56页 |
5.1.2 常规测量数据投影变换 | 第56页 |
5.1.3 常规测量数据精度评定 | 第56-64页 |
5.1.3.1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评定 | 第56-59页 |
5.1.3.2 三角高程测量精度评定 | 第59-62页 |
5.1.3.3 常规测量投影变换后精度评定 | 第62-64页 |
5.1.4 常规测量数据可靠性分析 | 第64-67页 |
5.2 地面雷达监测数据处理 | 第67-84页 |
5.2.1 观测墩识别 | 第67-71页 |
5.2.2 数据定标和聚焦处理 | 第71-72页 |
5.2.3 干涉及相位解缠处理 | 第72-75页 |
5.2.5 地面雷达监测数据大气校正 | 第75-83页 |
5.2.6 地面雷达监测数据可靠性分析 | 第83-84页 |
5.3 常规测量与地面雷达监测累积位移变化量对比 | 第84-90页 |
5.4 常规测量与地面雷达监测精度对比分析 | 第90-9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