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DAS与ENVI集成的区域遥感地质解译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1.5 论文组织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区域遥感地质解译研究基础 | 第13-20页 |
2.1 遥感技术的发展 | 第13-14页 |
2.2 遥感地质解译工作原则和方法 | 第14-17页 |
2.2.1 遥感解译的工作原则 | 第14-15页 |
2.2.2 遥感解译数据和工作方法 | 第15-17页 |
2.3 ERDAS应用软件介绍 | 第17页 |
2.4 ENVI介绍 | 第17-18页 |
2.5 遥感解译工作方法 | 第18-1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解译原则与可解译程度分区 | 第20-22页 |
3.1 解译内容 | 第20页 |
3.2 可解译程度分区 | 第20-22页 |
第四章 遥感异常提取与筛选 | 第22-27页 |
4.1 干扰信息去除 | 第22-24页 |
4.1.1 植被干扰的去除 | 第22-23页 |
4.1.2 水体与阴影干扰的去除 | 第23页 |
4.1.3 居民建筑及第四系覆盖干扰的去除 | 第23-24页 |
4.2 遥感蚀变异常提取 | 第24-25页 |
4.2.1 蚀变异常提取地质前提 | 第24页 |
4.2.2 蚀变异常提取方法理论 | 第24-25页 |
4.3 提取方法 | 第25-27页 |
第五章 实例研究 | 第27-74页 |
5.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27-30页 |
5.1.1 研究区以往工作程度 | 第28-29页 |
5.1.2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进展 | 第29-30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30-35页 |
5.2.1 研究采用的影像及其他相关资料 | 第30-31页 |
5.2.2 数字图像处理 | 第31-33页 |
5.2.3 遥感影像图制作 | 第33页 |
5.2.4 地质信息提取 | 第33-35页 |
5.2.5 野外查证 | 第35页 |
5.3 遥感地质解译 | 第35-43页 |
5.3.1 可解译程度分区 | 第35-37页 |
5.3.2 线性断裂构造解译 | 第37-43页 |
5.4 环形构造解译 | 第43-44页 |
5.4.1 环形构造分类 | 第43页 |
5.4.2 环形构造空间分布规律 | 第43-44页 |
5.5 影像岩石单元解译 | 第44-48页 |
5.5.1 碳酸盐岩类 | 第44-45页 |
5.5.2 碎屑岩类 | 第45页 |
5.5.3 变质岩类 | 第45-46页 |
5.5.4 基性火山岩类 | 第46页 |
5.5.5 岩性解译效果分析 | 第46-48页 |
5.6 遥感异常提取与筛选 | 第48-49页 |
5.7 干扰信息去除 | 第49-53页 |
5.7.1 植被干扰的去除 | 第50-51页 |
5.7.2 水体与阴影干扰的去除 | 第51-53页 |
5.7.3 居民建筑及第四系覆盖干扰的去除 | 第53页 |
5.8 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 第53-57页 |
5.8.1 羟基蚀变遥感异常提取 | 第53-55页 |
5.8.2 铁染蚀变遥感异常提取 | 第55-57页 |
5.9 异常提取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5.9.1 遥感蚀变异常区域分布特征 | 第57页 |
5.9.2 遥感蚀变异常分析评价 | 第57-58页 |
5.9.3 蚀变信息提取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8-59页 |
5.10 重点研究区遥感地质解译 | 第59-66页 |
5.10.1 大出水研究区遥感地质解译 | 第60-63页 |
5.10.2 崇岗研究区遥感地质解译 | 第63-66页 |
5.11 解译成果野外实地调查 | 第66-74页 |
5.11.1 岩性地层解译实地调查 | 第66-71页 |
5.11.2 构造解译实地调查 | 第71-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6.1 结论 | 第74-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项目)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