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

基于FLAC3D的阳沟新村南侧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考虑降雨及地震的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边坡治理技术的发展第14-16页
    1.4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6页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1.6 技术路线及完成工作量第17-20页
        1.6.1 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1.6.2 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第18-20页
第二章 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第20-31页
    2.1 定性分析方法第20-21页
        2.1.1 自然历史分析方法第20页
        2.1.2 工程类比法第20页
        2.1.3 图解法第20-21页
        2.1.4 边坡稳定性分析专家系统法第21页
    2.2 定量分析法第21-24页
        2.2.1 极限平衡法第21-23页
        2.2.2 数值分析法第23-24页
    2.3 FLAC3D简介第24-31页
        2.3.1 FLAC3D理论背景与数学理论基础第24-29页
        2.3.2 FLAC3D的工程应用实例第29-31页
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31-48页
    3.1 地理位置第31-32页
    3.2 气候第32-33页
    3.3 水文地质条件第33-34页
    3.4 地层分布概况第34-35页
    3.5 地质构造第35-36页
    3.6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第36-48页
        3.6.1 地形地貌及交通位置第36-37页
        3.6.2 地层第37-45页
        3.6.3 地下水第45页
        3.6.4 斜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第45-48页
第四章 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第48-72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计算模型与工况第48-50页
        4.2.1 边坡三维网格模型第48-49页
        4.2.2 计算参数的取值第49页
        4.2.3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49-50页
        4.2.4 计算工况与内容第50页
    4.3 天然工况下的稳定性第50-54页
    4.4 降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第54-62页
    4.5 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第62-71页
    4.6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黄土边坡的治理措施研究第72-85页
    5.1 引言第72页
    5.2 计算模型与工况第72-74页
        5.2.1 边坡治理后的网格模型第72页
        5.2.2 计算参数的取值第72-73页
        5.2.3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73页
        5.2.4 计算工况与内容第73-74页
    5.3 天然工况下的稳定性第74-77页
    5.4 降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第77-79页
    5.5 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第79-84页
    5.6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8页
    结论第85-87页
    展望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活动)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验格林函数方法模拟近场小震地震动研究
下一篇:地面雷达与常规测量在边坡监测中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