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及框架结构 | 第13-15页 |
第2章 可靠性基本概念及两个高速铁路系统简介 | 第15-20页 |
2.1 靠性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2.1.1 可靠性特征量 | 第15-16页 |
2.1.2 停工相关性 | 第16页 |
2.2 两个高速铁路系统简介 | 第16-19页 |
2.2.1 C3列控车载系统 | 第16-18页 |
2.2.2 牵引供电系统 | 第18-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可靠性分析方法——GO法的研究 | 第20-38页 |
3.1 GO法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3.1.1 操作符 | 第20页 |
3.1.2 信号流 | 第20页 |
3.1.3 GO图 | 第20-21页 |
3.1.4 GO运算 | 第21-22页 |
3.2 GO法在不可修复系统中的研究 | 第22-29页 |
3.2.1 常用操作符的定量计算 | 第22-25页 |
3.2.2 共因失效的定量计算 | 第25-28页 |
3.2.3 冷储备系统的定量计算 | 第28-29页 |
3.3 GO法在可修复系统中的研究 | 第29-37页 |
3.3.1 常用操作符的定量计算 | 第29-33页 |
3.3.2 含有共因失效的热储备可修复系统的定量计算 | 第33-35页 |
3.3.3 冷储备可修复系统的定量计算 | 第35-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GO法在高速铁路系统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38-50页 |
4.1 GO法在C3列控车载系统中的应用 | 第38-45页 |
4.1.1 C3列控车载系统可靠性建模 | 第38-40页 |
4.1.2 不考虑维修情况的C3列控车载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40-42页 |
4.1.3 考虑维修情况的C3列控车载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42-45页 |
4.2 GO法在接触网系统中的应用 | 第45-49页 |
4.2.1 接触网系统可靠性建模 | 第45-46页 |
4.2.2 不考虑维修情况的接触网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46-47页 |
4.2.3 考虑维修情况的接触网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47-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可靠性分布函数参数拟合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 | 第50-60页 |
5.1 常见可靠性分布函数简介 | 第50-51页 |
5.2 Weibull-2分布的参数拟合与拟合优度检验 | 第51-54页 |
5.2.1 基于主动禁忌搜索算法对Weibull-2分布进行参数拟合 | 第51-52页 |
5.2.2 基于K-S检验方法对拟合参数进行检验 | 第52-54页 |
5.3 牵引变电所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54-59页 |
5.3.1 牵引变电所系统简介 | 第54-55页 |
5.3.2 牵引变电所各子系统的可靠性建模 | 第55-56页 |
5.3.3 牵引变电所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 第56-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可靠性分配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 | 第60-68页 |
6.1 概述 | 第60-61页 |
6.1.1 可靠性分配的定义 | 第60页 |
6.1.2 可靠性分配的影响因素 | 第60-61页 |
6.2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可靠性分配方法的研究 | 第61-64页 |
6.2.1 专家权重矩阵的构建 | 第62页 |
6.2.2 权威分值矩阵的模糊化处理 | 第62-63页 |
6.2.3 模糊评价的去模糊化处理 | 第63页 |
6.2.4 可信度矩阵的构建 | 第63页 |
6.2.5 各子系统可靠性指标的确定 | 第63-64页 |
6.3 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可靠性分配 | 第64-67页 |
6.3.1 接触网系统影响因素的权重矩阵 | 第64-65页 |
6.3.2 接触网子系统的评价集矩阵 | 第65-67页 |
6.3.3 接触网子系统可靠性指标的确定 | 第6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7.1 总结 | 第68页 |
7.2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