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铅的概况 | 第11-14页 |
1.1.1 铅的性质及用途 | 第11页 |
1.1.2 铅渣危害 | 第11-12页 |
1.1.3 铅资源利用现状 | 第12-13页 |
1.1.4 再生铅概述 | 第13-14页 |
1.1.5 氯化铅性质 | 第14页 |
1.2 富铅渣的来源及性质 | 第14-16页 |
1.3 含铅废渣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3.1 含铅废渣资源化处理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3.2 含铅废渣无害化处理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31页 |
2.1 实验原理 | 第22-24页 |
2.1.1 氯化浸铅原理 | 第22-23页 |
2.1.2 氯化铅的溶解特性 | 第23页 |
2.1.3 铅浸出渣的稳定化原理 | 第23-24页 |
2.2 原料的制备与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4-25页 |
2.2.2 实验所用的主要试剂 | 第25页 |
2.3 仪器与设备 | 第25-26页 |
2.4 实验步骤 | 第26-29页 |
2.4.1 氯化浸铅实验过程 | 第26页 |
2.4.2 氯化铅回收及浸出液循环实验过程 | 第26-27页 |
2.4.3 铅浸出渣稳定化实验过程 | 第27-28页 |
2.4.4 富铅渣氯化浸铅及铅浸出液循环使用的工艺流程 | 第28-29页 |
2.5 铅含量分析和稳定性效果表征方法 | 第29-31页 |
2.5.1 铅浸出液中铅含量的分析 | 第29页 |
2.5.2 铅浸出渣的稳定性鉴别 | 第29页 |
2.5.3 铅渣物相表征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氯化浸铅工艺研究 | 第31-41页 |
3.1 正交分析 | 第31-34页 |
3.1.1 正交实验设计 | 第31-32页 |
3.1.2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34页 |
3.2 单因素实验 | 第34-39页 |
3.2.1 机械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34页 |
3.2.2 氯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3 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4 反应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5 盐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6 反应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氯化铅的回收及铅浸出液循环利用的工艺研究 | 第41-47页 |
4.1 氯化铅回收工艺研究 | 第41-43页 |
4.1.1 析出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4.1.2 析出时间对回收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4.1.3 稀释比例对回收率的影响 | 第43页 |
4.2 铅浸出液循环利用工艺研究 | 第43-45页 |
4.2.1 循环次数对铅浸出率的影响 | 第44页 |
4.2.2 循环次数对铅回收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 氯化铅产品分析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铅浸出渣的稳定化处理 | 第47-53页 |
5.1 铅浸出渣分析 | 第47页 |
5.2 铅浸出渣稳定化处理 | 第47-52页 |
5.2.1 铅硫摩尔比对稳定化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5.2.2 反应温度对稳定化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5.2.3 反应时间对稳定化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5.2.4 液固比对稳定化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5.2.5 机械搅拌速度对稳定化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铅浸出渣及氯化铅物相分析 | 第53-58页 |
6.1 铅渣分析 | 第53-56页 |
6.1.1 铅渣XRD分析 | 第53-54页 |
6.1.2 铅渣SEM分析 | 第54-56页 |
6.2 氯化铅分析 | 第56-5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7.1 结论 | 第58-59页 |
7.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
附录一 铅含量的测定 | 第65-66页 |
附录二 铅浸出渣浸出毒性浸出试验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