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前言 | 第13-14页 |
1.2 钛白粉的概况 | 第14-15页 |
1.2.1 钛白粉的性质 | 第14页 |
1.2.2 钛白粉的用途 | 第14-15页 |
1.3 钛白粉的生产方法及钛白酸解渣的来源 | 第15-16页 |
1.4 国内外硫酸法钛白酸解渣的处理技术进展 | 第16-20页 |
1.4.1 反渣 | 第16-17页 |
1.4.2 分离再选 | 第17-19页 |
1.4.3 水泥固化 | 第19页 |
1.4.4 直接水洗 | 第19-20页 |
1.4.5 碱法处理 | 第20页 |
1.5 机械活化概述 | 第20-22页 |
1.5.1 机械活化的发展史 | 第20-21页 |
1.5.2 机械活化的特点 | 第21页 |
1.5.3 机械活化的机理 | 第21页 |
1.5.4 机械活化在强化矿物浸出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6 机械活化法在含钛矿物的应用 | 第22-24页 |
1.6.1 机械活化法强化含钛矿物中钛浸出的应用 | 第22-24页 |
1.6.2 机械活化法强化钛矿制取金红石的应用 | 第24页 |
1.7 研究设想与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酸解渣中钛浸出的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2.1 硫酸法浸钛白酸解渣中钛的原理 | 第26-27页 |
2.1.1 反应原理 | 第26页 |
2.1.2 热力学分析 | 第26-27页 |
2.2 机械活化强化浸出钛白酸解渣的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2.2.1 机械活化强化酸解渣钛浸出原理 | 第27-28页 |
2.2.2 机械活化强化浸出钛白酸解渣的热力学分析 | 第28-29页 |
2.2.3 机械活化强化浸出钛白酸解渣中钛的动力学分析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机械活化强化酸解渣中钛浸出的工艺研究 | 第31-59页 |
3.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31-32页 |
3.1.1 实验原料 | 第31-32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3.2 机械活化设备及选型 | 第32-34页 |
3.2.1 机械活化常见设备 | 第32-33页 |
3.2.2 机械活化设备的选型 | 第33-34页 |
3.3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4-36页 |
3.3.1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3.3.2 实验装置及设备 | 第34-36页 |
3.4 浸出反应的因素与水平 | 第36-37页 |
3.5 浸出液的分析和浸出率的计算 | 第37页 |
3.6 水洗工艺研究 | 第37-41页 |
3.6.1 时间对水洗浸出的影响 | 第37-38页 |
3.6.2 液固比对水洗浸出的影响 | 第38-39页 |
3.6.3 搅拌速度对水洗浸出的影响 | 第39-40页 |
3.6.4 温度对水洗浸出的影响 | 第40-41页 |
3.7 常规酸浸工艺研究 | 第41-46页 |
3.7.1 硫酸浓度对常规浸出的影响 | 第41-42页 |
3.7.2 时间对常规浸出的影响 | 第42-43页 |
3.7.3 液固比对常规浸出的影响 | 第43-44页 |
3.7.4 搅拌速度对常规浸出的影响 | 第44-45页 |
3.7.5 温度对常规浸出的影响 | 第45-46页 |
3.8 搅拌磨机械活化浸出效果 | 第46-52页 |
3.8.1 正交实验分析 | 第46-47页 |
3.8.2 硫酸浓度对搅拌磨活化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3.8.3 搅拌速度对搅拌磨活化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3.8.4 时间对搅拌磨活化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3.8.5 液固比对搅拌磨活化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3.8.6 球料比对搅拌磨活化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3.9 滚筒磨机械活化浸出效果 | 第52-57页 |
3.9.1 硫酸浓度对滚筒磨活化浸出的影响 | 第52-53页 |
3.9.2 时间对滚筒磨活化浸出的影响 | 第53-54页 |
3.9.3 转速对滚筒磨活化浸出的影响 | 第54-55页 |
3.9.4 液固比对滚筒磨活化浸出的影响 | 第55-56页 |
3.9.5 球料比对滚筒磨活化浸出的影响 | 第56页 |
3.9.6 填充率对滚筒磨机械活化浸出的影响 | 第56-57页 |
3.10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机械活化前后酸解渣的物相、表面形貌和粒度等物性的变化 | 第59-65页 |
4.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9-61页 |
4.2 粒度及比表面积分析 | 第61-62页 |
4.2.1 粒度分析 | 第61-62页 |
4.2.2 比表面积 | 第62页 |
4.3 描电镜分析 | 第62-63页 |
4.4 热重分析 | 第63-64页 |
4.5 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钛浸出液的回收工艺设想 | 第65-69页 |
5.1 硫酸法生产钛白粉钛液的指标 | 第65-66页 |
5.1.1 总钛 | 第65页 |
5.1.2 F值 | 第65-66页 |
5.1.3 铁钛比 | 第66页 |
5.1.4 稳定性 | 第66页 |
5.1.5 澄清度 | 第66页 |
5.2 硫酸法钛白各工段钛液主要参数及回收设想 | 第66-68页 |
5.2.1 各工段钛液主要参数 | 第66-67页 |
5.2.2 回收设想 | 第67-68页 |
5.3 回收效益分析 | 第68页 |
5.4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