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论文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7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 论文的拟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军民融合企业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内涵 | 第21-24页 |
2.1.1 军民融合概念界定及内涵 | 第21-22页 |
2.1.2 军民融合企业概念界定和特征 | 第22-23页 |
2.1.3 装备概念界定和特征 | 第23页 |
2.1.4 装备维修保障概念界定及内涵 | 第23-24页 |
2.1.5 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概念界定 | 第24页 |
2.2 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2.2.1 政策法规制度尚不完善 | 第24-25页 |
2.2.2 体制机制建设尚未成熟 | 第25页 |
2.2.3 部队装备维修保障力量不足 | 第25页 |
2.2.4 信息化技术交流平台不完善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军民融合企业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7-43页 |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流程 | 第27-28页 |
3.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7页 |
3.1.2 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 第27-28页 |
3.2 评价指标的初选 | 第28-37页 |
3.2.1 评价指标初选的依据 | 第28-29页 |
3.2.2 指标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 第29-36页 |
3.2.3 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第36-37页 |
3.3 指标筛选和最终指标确定 | 第37-42页 |
3.3.1 指标筛选方法选取及步骤设计 | 第37-38页 |
3.3.2 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 | 第38-39页 |
3.3.3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9-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军民融合企业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43-55页 |
4.1 常用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分析 | 第43-44页 |
4.2 基于FAHP-TOPSIS进行能力评价的选择 | 第44-47页 |
4.2.1 利用FAHP-TOPSIS进行能力评价的可行性 | 第44页 |
4.2.2 FAHP-TOPSIS基本原理 | 第44-46页 |
4.2.3 利用FAHP-TOPSIS进行评价的思路 | 第46-47页 |
4.3 基于FAHP-TOPSIS的维修保障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47-54页 |
4.3.1 建立评价模型层次结构 | 第47-50页 |
4.3.2 构建模糊判断矩阵 | 第50-51页 |
4.3.3 去模糊化 | 第51页 |
4.3.4 各指标权重计算 | 第51-52页 |
4.3.5 矩阵加权规范化 | 第52-53页 |
4.3.6 综合得分计算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军民融合企业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价实例分析 | 第55-69页 |
5.1 数据收集 | 第55-56页 |
5.2 综合评价 | 第56-67页 |
5.2.1 因素层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6-63页 |
5.2.2 确定各指标综合权重 | 第63-64页 |
5.2.3 确定加权规范化矩阵 | 第64-66页 |
5.2.4 计算综合排名 | 第66-67页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6章 提高军民融合企业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69-76页 |
6.1 完善法规制度方面 | 第69-70页 |
6.1.1 健全法规制度 | 第69页 |
6.1.2 完善奖惩补偿政策 | 第69-70页 |
6.2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 | 第70-71页 |
6.2.1 完善保障体制,确立制度基础 | 第70-71页 |
6.2.2 健全保障机制,确保有序运行 | 第71页 |
6.3 维修人力资源建设方面 | 第71-72页 |
6.3.1 拓宽维修专业人才选拔和培养渠道 | 第72页 |
6.3.2 编制专业化保障分队,加强维修人员管理教育 | 第72页 |
6.4 维修物力资源及维修管理方面 | 第72-74页 |
6.4.1 统筹维修设备设施器材资源建设 | 第73页 |
6.4.2 提高维修管理水平 | 第73-74页 |
6.5 维修技术研发和信息化建设方面 | 第74-75页 |
6.5.1 加大对装备科研、维修工艺的研发 | 第74-75页 |
6.5.2 加大对信息化维修保障技术的研发 | 第75页 |
6.6 本章小节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录 | 第86-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