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引言 | 第13-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1 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2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8-21页 |
2.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2.1 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 第21-22页 |
2.1.1 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 | 第21页 |
2.1.2 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 | 第21页 |
2.1.3 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 第21-22页 |
2.2 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 | 第22-24页 |
2.2.1 公允价值的定义 | 第22-23页 |
2.2.2 公允价值计量的内涵 | 第23-24页 |
2.3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核算要求 | 第24-25页 |
2.3.1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 第24-25页 |
2.3.2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 第25页 |
2.3.3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 第25页 |
2.4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4.1 契约理论 | 第25-26页 |
2.4.2 经济后果理论 | 第26-27页 |
2.4.3 计量观 | 第27-28页 |
3.中航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动机及现状分析 | 第28-39页 |
3.1 中航地产投资性房地产情况介绍 | 第28-30页 |
3.1.1 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3.1.2 公司投资性房地产概况 | 第30页 |
3.2 中航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动机 | 第30-32页 |
3.2.1 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 第30-31页 |
3.2.2 流动资金紧张 | 第31-32页 |
3.3 中航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现状 | 第32-39页 |
3.3.1 公允价值模式相关会计处理 | 第32-33页 |
3.3.2 公允价值模式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3 公允价值模式对利润表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4 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信息披露情况 | 第37-39页 |
4.中航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中出现的不足 | 第39-44页 |
4.1 管理层通过公允价值对利润进行操纵 | 第39-40页 |
4.1.1 利用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变更窗饰财务报表 | 第39页 |
4.1.2 利用投资性房地产与其他资产的转换进行盈余管理 | 第39-40页 |
4.2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存在操控行为 | 第40-41页 |
4.2.1 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主观判断性 | 第40-41页 |
4.2.2 未按实际估计价格确定公允价值 | 第41页 |
4.3 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不规范 | 第41-42页 |
4.3.1 未充分披露公允价值估计技术信息 | 第41-42页 |
4.3.2 未充分披露公允价值估计参数信息 | 第42页 |
4.4 公允价计量模式增加经济业绩的波动性 | 第42-44页 |
4.4.1 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公司的长期稳定 | 第42-43页 |
4.4.2 公允价值计量增加管理层的压力 | 第43-44页 |
5.完善中航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 第44-50页 |
5.1 管理层谨慎运用公允价值模式 | 第44-45页 |
5.1.1 站在公司整体的立场考虑问题,避免主观判断 | 第44页 |
5.1.2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实施有效监督 | 第44-45页 |
5.2 提高企业自身的资产评估能力 | 第45-46页 |
5.2.1 加快公允价值信息数据库建设 | 第45-46页 |
5.2.2 招募或培养拥有评估专业知识的会计人员 | 第46页 |
5.3 完善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 | 第46-48页 |
5.3.1 增加公允价值级次的信息披露 | 第46-47页 |
5.3.2 如实披露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 | 第47页 |
5.3.3 采用估值技术时关键性评估参数的信息披露 | 第47-48页 |
5.4 加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审计 | 第48-50页 |
5.4.1 注重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 第48页 |
5.4.2 增加审计资源的投入 | 第48页 |
5.4.3 采用内外部双重审计 | 第48-50页 |
6.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