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1.1.1 全球气候变化与灾害频发 | 第7页 |
1.1.2 发展低碳城市可以减缓气候危机 | 第7-8页 |
1.1.3 滨海地区的环境威胁与低碳优势 | 第8页 |
1.1.4 全域城镇化下大连滨海地区低碳发展需求 | 第8-9页 |
1.2 相关概念释义 | 第9-14页 |
1.2.1 全域城镇化 | 第9-10页 |
1.2.2 滨海地区 | 第10-12页 |
1.2.3 低碳城市 | 第12-14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6页 |
1.3.1 滨水低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2 滨水区规划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3.3 低碳城市研究综述 | 第19-26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第27-2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1.5.3 创新点 | 第29页 |
1.6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9-31页 |
1.6.1 研究思路 | 第29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29-31页 |
2 滨海地区低碳的基础研究 | 第31-43页 |
2.1 滨海碳循环 | 第31-34页 |
2.1.1 城市系统碳循环 | 第31-33页 |
2.1.2 滨海碳循环 | 第33-34页 |
2.2 滨海地区的低碳优势 | 第34-36页 |
2.2.1 滨海地区的碳汇效能 | 第34-35页 |
2.2.2 滨海地区的碳疏作用 | 第35-36页 |
2.3 人类活动对滨海碳循环的影响 | 第36-39页 |
2.3.1 滨海碳汇能力削弱 | 第36-37页 |
2.3.2 滨海碳源排放增强 | 第37-38页 |
2.3.3 滨海碳疏作用被阻 | 第38-39页 |
2.4 碳循环角度的滨海区低碳规划探讨 | 第39-42页 |
2.4.1 滨海低碳要素与城市规划的关联 | 第39-40页 |
2.4.2 低碳导向的滨海区规划内涵 | 第40-41页 |
2.4.3 低碳导向的滨海区规划原理 | 第41-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3 全域城镇化下大连滨海地区碳源/碳汇时空变化研究 | 第43-81页 |
3.1 大连滨海地区与大连全域城镇化 | 第43-48页 |
3.1.1 大连滨海地区 | 第43-45页 |
3.1.2 大连全域城镇化 | 第45-46页 |
3.1.3 大连全域城镇化与大连滨海地区的关联 | 第46-48页 |
3.2 碳源/碳汇时空变化研究的思路与技术方法 | 第48-49页 |
3.2.1 碳源/碳汇时空变化研究的思路 | 第48页 |
3.2.2 碳源/碳汇时空变化研究的技术方法 | 第48-49页 |
3.3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第49-57页 |
3.3.1 数据的来源 | 第49-50页 |
3.3.2 遥感数据的处理 | 第50-52页 |
3.3.3 遥感影像的分类 | 第52-54页 |
3.3.4 大连滨海区土地利用分类及结果 | 第54-57页 |
3.4 全域城镇化下大连滨海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 第57-66页 |
3.4.1 大连滨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 | 第57-59页 |
3.4.2 大连滨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 | 第59-61页 |
3.4.3 大连滨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间变化分析 | 第61-62页 |
3.4.4 大连滨海地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分析 | 第62-66页 |
3.5 全域城镇化大连滨海地区碳源/碳汇的时空变化分析 | 第66-79页 |
3.5.1 碳源/碳汇的测算方法 | 第66-67页 |
3.5.2 大连滨海地区碳源/碳汇的计算结果 | 第67-70页 |
3.5.3 大连滨海地区碳源/碳汇的时间变化分析 | 第70-71页 |
3.5.4 大连滨海地区碳源/碳汇的空间变化分析 | 第71-7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4 全域城镇化下大连滨海地区低碳对策研究 | 第81-92页 |
4.1 大连滨海地区的碳源减排对策 | 第81-84页 |
4.1.1 建设用地的碳源减排策略 | 第81-83页 |
4.1.2 耕地用地的碳源减排策略 | 第83-84页 |
4.1.3 能源替代的碳源减排策略 | 第84页 |
4.2 大连滨海地区的碳汇增强对策 | 第84-88页 |
4.2.1 林地用地的碳汇增强策略 | 第84-85页 |
4.2.2 三维空间的碳汇增强策略 | 第85-87页 |
4.2.3 生态过程的碳汇增强策略 | 第87-88页 |
4.3 大连滨海地区的碳流疏导对策 | 第88-91页 |
4.3.1 滨海风廊的碳流疏导策略 | 第88-89页 |
4.3.2 生态廊道的碳流疏导策略 | 第89-90页 |
4.3.3 交通廊道的碳流疏导策略 | 第90-9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2-95页 |
5.1 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93-95页 |
5.2.1 研究不足 | 第93-94页 |
5.2.2 前景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附录A 图片来源 | 第99-101页 |
附录B 表格来源 | 第101-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