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内不同燃烧源燃烧释放颗粒物的理化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室外颗粒物污染水平 | 第9-10页 |
1.1.2 室内颗粒物污染水平 | 第10-11页 |
1.1.3 颗粒物对健康的危害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室内颗粒物散发速率和粒度分布研究 | 第12-16页 |
1.2.2 室内颗粒物微观形貌和化学组分研究 | 第16-17页 |
1.3 室内颗粒物标准对照 | 第17-19页 |
1.3.1 颗粒物浓度限值 | 第17-18页 |
1.3.2 颗粒物浓度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5 研究体系 | 第20-23页 |
1.5.1 课题的提出 | 第2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 颗粒物作用机理和分析方法 | 第23-35页 |
2.1 颗粒物形成机理 | 第23页 |
2.2 颗粒物运动学理论 | 第23-32页 |
2.2.1 粒子的运动 | 第24-29页 |
2.2.2 粒子的扩散 | 第29-30页 |
2.2.3 粒子的凝聚 | 第30-31页 |
2.2.4 粒子的沉降 | 第31-32页 |
2.3 数学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2.3.1 分形理论方法 | 第32-33页 |
2.3.2 统计学方法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实验设计和测试 | 第35-47页 |
3.1 功能概况 | 第35页 |
3.2 环境舱简介 | 第35-39页 |
3.3 实验方案与测试 | 第39-45页 |
3.3.1 燃烧源的选取 | 第39-40页 |
3.3.2 实验原则 | 第40-41页 |
3.3.3 实验步骤 | 第41-42页 |
3.3.4 实验工况 | 第42页 |
3.3.5 实验仪器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燃烧源燃烧释放颗粒物的浓度和粒度分布特征研究 | 第47-61页 |
4.1 颗粒物浓度特征分析 | 第47-50页 |
4.1.1 质量浓度特征 | 第47-48页 |
4.1.2 数量浓度特征 | 第48-49页 |
4.1.3 平均散发速率 | 第49-50页 |
4.2 颗粒物粒度分布特征分析 | 第50-55页 |
4.2.1 粒度分布分析 | 第50-51页 |
4.2.2 粒度分布分形维数 | 第51-55页 |
4.3 衰减特征分析 | 第55-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燃烧源燃烧释放颗粒物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组分研究 | 第61-71页 |
5.1 样品采集和设备的选取 | 第61-62页 |
5.1.1 样品的采集 | 第61页 |
5.1.2 设备的选取 | 第61-62页 |
5.2 微观形貌分析 | 第62-65页 |
5.3 化学元素分析 | 第65-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71-73页 |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71页 |
6.2 本研究的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附录 | 第81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
B. 参编著作 | 第81页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目录 | 第81页 |
D.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