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子空间法运行模态参数自动识别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运行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三种随机子空间算法的对比研究 | 第14-39页 |
2.1 三种随机子空间算法的基本理论 | 第14-24页 |
2.1.1 振动结构的离散型随机状态空间模型 | 第14-16页 |
2.1.2 随机状态空间模型的性质 | 第16-18页 |
2.1.3 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法 | 第18页 |
2.1.4 数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法 | 第18-21页 |
2.1.5 联合随机子空间法 | 第21-23页 |
2.1.6 模态参数识别 | 第23-24页 |
2.2 三种算法的流程图 | 第24-25页 |
2.3 稳态图 | 第25-27页 |
2.4 频域分解法 | 第27-28页 |
2.5 仿真分析 | 第28-33页 |
2.6 试验分析 | 第33-3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基于重构汉克尔矩阵的虚假极点剔除法 | 第39-46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39-41页 |
3.2 仿真分析 | 第41-43页 |
3.3 试验分析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基于谱系聚类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 | 第46-54页 |
4.1 理论基础 | 第46-48页 |
4.1.1 聚类分析 | 第46页 |
4.1.2 基于谱系聚类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算法 | 第46-47页 |
4.1.3 算法流程图 | 第47-48页 |
4.2 仿真分析 | 第48-50页 |
4.3 试验分析 | 第50-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基于随机子空间法的制动盘模态识别应用 | 第54-60页 |
5.1 传统稳态图法 | 第55页 |
5.2 基于随机子空间法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法 | 第55-58页 |
5.3 对比验证 | 第58-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总结 | 第60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