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化学农药及农药残留污染 | 第11-13页 |
1.1.1 化学农药及农药残留 | 第11-12页 |
1.1.2 农药残留的危害 | 第12页 |
1.1.3 农药残留的现状 | 第12-13页 |
1.1.4 化学农药的不可替代性 | 第13页 |
1.2 拟除虫菊酯农药 | 第13-16页 |
1.2.1 拟除虫菊酯简介 | 第13页 |
1.2.2 拟除虫菊酯特性 | 第13-15页 |
1.2.3 拟除虫菊酯残留问题 | 第15-16页 |
1.3 微生物对农药残留的降解 | 第16-18页 |
1.3.1 农药残留的降解方式 | 第16页 |
1.3.2 农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 | 第16页 |
1.3.3 拟除虫菊酯农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 | 第16-18页 |
1.4 降解酶对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 | 第18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高效氯氰菊酯降解菌的筛选、分离与鉴定 | 第19-31页 |
2.1 材料与设备 | 第19-21页 |
2.1.1 土壤样品采集 | 第19页 |
2.1.2 实验中所用培养基、试剂以及仪器 | 第19-21页 |
2.2 方法 | 第21-24页 |
2.2.1 筛选方法 | 第21-22页 |
2.2.1.1 利用液体富集培养筛选菌种 | 第21页 |
2.2.1.2 采用极限浓度培养法筛选菌种 | 第21-22页 |
2.2.1.3 采用多平板联用法筛选菌种 | 第22页 |
2.2.2 高效氯氰菊酯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2.2.2.1 紫外分光法测定高效氯氰菊酯含量 | 第22页 |
2.2.2.2 回收率及变异系数的测定 | 第22-23页 |
2.2.2.3 降解率的测定 | 第23页 |
2.2.3 菌种的鉴定 | 第23-24页 |
2.2.3.1 16S rDNA鉴定 | 第23-24页 |
2.2.3.2 菌落形态及菌种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 | 第24页 |
2.2.3.3 Sherlock MIS法全自动微生物鉴定 | 第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2.3.1 紫外分光法测定高效氯氰菊酯含量 | 第24-26页 |
2.3.1.1 特征吸收峰的确定 | 第24-25页 |
2.3.1.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26页 |
2.3.1.3 回收率及变异系数的计算 | 第26页 |
2.3.2 高效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和筛选 | 第26-27页 |
2.3.3 降解菌DL-4的鉴定 | 第27-30页 |
2.3.3.1 16SrDNA鉴定 | 第27页 |
2.3.3.2 生理生化鉴定 | 第27-28页 |
2.3.3.3 Sherlock MIS法全自动微生物鉴定 | 第28-30页 |
2.4 结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高效氯氰菊酯降解菌DL-4降解特性研究 | 第31-41页 |
3.1 材料 | 第31-32页 |
3.1.1 菌种 | 第31页 |
3.1.2 实验所用培养基、试剂以及仪器 | 第31-32页 |
3.2 方法 | 第32-34页 |
3.2.1 菌种生长的测定 | 第32页 |
3.2.2 降解率的测定 | 第32页 |
3.2.3 各种因素对菌种生长及降解能力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3.1 额外添加碳源对菌种降解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2页 |
3.2.3.2 氮源对菌种降解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3.3 pH对菌种降解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3页 |
3.2.3.4 温度对菌种降解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3页 |
3.2.3.5 底物浓度对菌种降解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3页 |
3.2.3.6 通气量对菌种降解能力以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3页 |
3.2.3.7 菌种的降解谱 | 第33页 |
3.2.3.8 接种量对菌种降解能力以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3.3.1 菌株DL-4生长及降解曲线 | 第34页 |
3.3.2 各种因素对菌种生长及降解的影响 | 第34-40页 |
3.3.2.1 额外添加碳源对菌种降解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4-36页 |
3.3.2.2 氮源对菌种降解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6页 |
3.3.2.3 pH对菌种降解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6页 |
3.3.2.4 温度对菌种降解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2.5 底物浓度对菌种降解能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8页 |
3.3.2.6 通气量对菌种降解能力以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8页 |
3.3.2.7 不同接种量对菌种降解能力以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2.8 菌种的降解谱 | 第40页 |
3.4 结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高效氯氰菊酯降解酶的特性初步研究 | 第41-5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4.1.1 菌种 | 第41页 |
4.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1-42页 |
4.1.3 粗酶液的制备 | 第42页 |
4.1.4 酶反应曲线的测定 | 第42-43页 |
4.1.5 酶的定域实验 | 第43页 |
4.1.6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3页 |
4.1.7 酶对温度稳定性 | 第43页 |
4.1.8 pH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3页 |
4.1.9 酶对pH的稳定性 | 第43-44页 |
4.1.10 金属离子对酶反应的影响 | 第44页 |
4.1.11 底物浓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 第4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4.2.1 酶反应曲线的测定 | 第44-45页 |
4.2.2 酶定域实验 | 第45页 |
4.2.3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4 酶对温度的稳定性 | 第46页 |
4.2.5 pH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6 酶对pH的稳定性 | 第47-48页 |
4.2.7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8 底物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9页 |
4.3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