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电化学活性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a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电化学活性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第12-21页
        1.2.1 电化学活性微生物第12-14页
        1.2.2 菌株的分离第14-16页
        1.2.3 菌株生物学鉴定第16-17页
        1.2.4 电化学活性鉴定第17-20页
        1.2.5 电化学活性微生物分离鉴定研究展望第20-21页
    1.3 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第21-28页
        1.3.1 直接胞外电子传递第21-24页
        1.3.2 间接胞外电子传递第24-27页
        1.3.3 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研究展望第27-28页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8-30页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8页
        1.4.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1.4.3 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2章 电化学活性细菌和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第30-57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1-38页
        2.2.1 实验材料第31-33页
        2.2.2 实验方法第33-38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55页
        2.3.1 酵母提取物中核黄素浓度的检测第38-40页
        2.3.2 微生物燃料电池微氧阳极中电化学活性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第40-50页
        2.3.3 酵母菌的电化学活性分析第50-53页
        2.3.4 产半纤维素酶和产纤维酶细菌的电化学活性初步分析第53-55页
    2.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3章 核黄素在革兰氏阳性细菌及真菌胞外电子传递中的作用第57-75页
    3.1 引言第57页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57-61页
        3.2.1 实验材料第57-58页
        3.2.2 实验方法第58-61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1-74页
        3.3.1 Bacillus sp. WS-XY1基本特性研究第61-65页
        3.3.2 核黄素在Bacillus sp. WS-XY1和酵母菌Pichia stipitis胞外电子传递中的作用第65-68页
        3.3.3 极端酸性条件下Pachysolen tannophilus通过分泌核黄素促进胞外电子传递第68-74页
    3.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4章 基于芽孢表面蛋白的直接电子传递第75-87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75-78页
        4.2.1 实验材料第75-76页
        4.2.2 实验方法第76-78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8-85页
        4.3.1 Bacillus sp. WS-XY1芽孢活性的鉴定第78-81页
        4.3.2 Bacillus sp. WS-XY1芽孢漆酶酶活的鉴定第81-82页
        4.3.3 Bacillus sp. WS-XY1芽孢的电化学特性第82-84页
        4.3.4 Bacillus sp. WS-XY1芽孢漆酶的鉴定第84-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氯氰菊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酶特性研究
下一篇:河南PCV2分离鉴定及筛选毒株对小鼠免疫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