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分析及其在国家金融审计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家金融审计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2.2 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相关研究 | 第11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4.1 本文的创新 | 第14-15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5页 |
2.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及其风险概况 | 第15-22页 |
2.1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概述 | 第15-19页 |
2.1.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分类 | 第15-17页 |
2.1.2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2.2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概况 | 第19-22页 |
2.2.1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分类 | 第19-20页 |
2.2.2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历程 | 第20-22页 |
3.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审计现状 | 第22-26页 |
3.1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审计依据和现状 | 第22-24页 |
3.1.1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审计依据 | 第22-23页 |
3.1.2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审计现状 | 第23-24页 |
3.2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审计内容和作用 | 第24-26页 |
3.2.1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审计内容 | 第24-25页 |
3.2.2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审计作用 | 第25-26页 |
4.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审计模型构建 | 第26-35页 |
4.1 构建原则 | 第26-27页 |
4.2 构建思路 | 第27页 |
4.3 构建方法和原理 | 第27-28页 |
4.4 审计模型构建 | 第28-35页 |
4.4.1 确立各递阶层次指标内容 | 第28-31页 |
4.4.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1-32页 |
4.4.3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第32-34页 |
4.4.4 具体指标权重计算 | 第34-35页 |
4.5 理财业务风险指标等级判定 | 第35页 |
5.A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审计模型应用 | 第35-45页 |
5.1 A银行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5.2 A银行理财业务审计概况 | 第37-41页 |
5.2.1 A银行理财业务制度审计 | 第37-38页 |
5.2.2 A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审计 | 第38页 |
5.2.3 A银行理财业务内部控制审计 | 第38-39页 |
5.2.4 A银行x人民币理财产品介绍 | 第39-40页 |
5.2.5 A银行x人民币理财产品风险审计 | 第40-41页 |
5.2.6 A银行x人民币理财产品运作环节审计 | 第41页 |
5.3 A银行理财业务业务风险审计分析 | 第41-43页 |
5.3.1 A银行理财业务审计指标得分 | 第42-43页 |
5.3.2 A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结果分析 | 第43页 |
5.4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审计建议 | 第43-45页 |
5.4.1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审计的微观建议 | 第43-44页 |
5.4.2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审计的宏观建议 | 第44-45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49-51页 |
附录2 调查结果统计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