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尔顿近十年来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导言 | 第13-21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13-14页 |
| 二、研究价值 | 第14-15页 |
| (一)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 (二) 实践意义 | 第15页 |
| 三、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 第一章 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纵览 | 第21-26页 |
| 一、剑桥学派 | 第21-22页 |
| 二、意识形态批评理论 | 第22-23页 |
| 三、理论之后 | 第23-24页 |
| 四、重返文学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伊格尔顿关于文学的讨论 | 第26-36页 |
| 一、“文学是什么” | 第26-33页 |
| (一) “共相”和“殊相” | 第26-27页 |
| (二) 文学的五大“共相” | 第27-29页 |
| (三) 文学的虚构性 | 第29-31页 |
| (四) 文学的价值属性 | 第31-33页 |
| 二、文学的存在方式 | 第33-36页 |
| (一) 文学的发生 | 第33页 |
| (二) 作为策略的文学 | 第33-36页 |
| 第三章 伊格尔顿的读者观 | 第36-40页 |
| 一、读者与文本 | 第36-38页 |
| (一) 阐释的意义 | 第37-38页 |
| (二) 读者的历史语境 | 第38页 |
| 二、读者与作者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批评家的任务 | 第40-44页 |
| 一、理论与实践 | 第41-42页 |
| 二、个人与社会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伊格尔顿的批评方法论 | 第44-54页 |
| 一、文学批评的标准 | 第44-49页 |
| (一) 主观性与客观性 | 第45-47页 |
| (二) 经典文学的界定 | 第47-49页 |
|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实践 | 第49-54页 |
| (一) 形式与内容 | 第49-51页 |
| (二) 人物与叙事 | 第51-52页 |
| (三) “结构化”的阅读策略 | 第52-54页 |
| 结语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