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2-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0-2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第二章 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第24-34页 |
一、自媒体的概念和传播特性 | 第24-30页 |
(一)自媒体的概念 | 第24-25页 |
(二)自媒体的主要形式 | 第25-27页 |
(三)自媒体的传播特性 | 第27-30页 |
二、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 第30-34页 |
(一)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 第30-31页 |
(二)教育内容传播便捷化 | 第31-32页 |
(三)受教育者学习自主化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刃剑”效应 | 第34-58页 |
一、问卷调查分析 | 第34-40页 |
(一)基本情况分析 | 第34-35页 |
(二)大学生使用自媒体具体情况分析 | 第35-38页 |
(三)大学生对于自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认知的分析 | 第38-40页 |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 第40-48页 |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40-41页 |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 第41-43页 |
(三)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 第43-45页 |
(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 第45-47页 |
(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 第47-48页 |
三、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48-58页 |
(一)自媒体的传播内容分散且价值导向不明 | 第48-50页 |
(二)自媒体运用中大学生主体性不强 | 第50-53页 |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自媒体的运用效果不佳 | 第53-55页 |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对自媒体的掌控和引导 | 第55-58页 |
第四章 发挥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作用的对策 | 第58-78页 |
一、教育者方面:树立自媒体教育理念并提升综合素质 | 第58-64页 |
(一)树立自媒体教育理念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 第58-61页 |
(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 第61-64页 |
二、受教育者方面:提高媒介素养及培养理性批判精神 | 第64-67页 |
(一)提高大学生的使用自媒体的媒介素养 | 第64-66页 |
(二)培养学生对媒介信息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 第66-67页 |
三、教育介体方面:充分运用自媒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 第67-72页 |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和博客的生动性、吸引力 | 第67-68页 |
(二)重视自媒体沟通信息平台应用并把握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 第68-70页 |
(三)运用即时通信工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 第70-72页 |
四、教育环体方面: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 第72-78页 |
(一)转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以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 | 第72-74页 |
(二)以自媒体技术为契机实现学校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的转变 | 第74-75页 |
(三)通过自媒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保障机制 | 第75-76页 |
(四)形成基于家庭学校社会良性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 第76-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附录 | 第88-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