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物理量名称及主要符号表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弹流润滑研究及发展 | 第14-22页 |
1.2.1 弹流理论的发展史 | 第14-16页 |
1.2.2 实验测量技术 | 第16-20页 |
1.2.3 计算方法 | 第20-22页 |
1.3 课题研究背景 | 第22-26页 |
1.3.1 工业应用 | 第22-23页 |
1.3.2 接触副表面速度方向的弹流润滑问题 | 第23-25页 |
1.3.3 表面凹陷的研究 | 第25-2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6-27页 |
第2章 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测量技术 | 第27-43页 |
2.1 实验系统组成 | 第27-37页 |
2.1.1 主轴回转系统 | 第28-31页 |
2.1.2 旋转系统 | 第31-33页 |
2.1.3 加载系统 | 第33-34页 |
2.1.4 光干涉测量系统 | 第34-36页 |
2.1.5 运动控制系统 | 第36-37页 |
2.2 测量技术 | 第37-40页 |
2.3 实验条件与步骤 | 第40-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卷吸速度与滑动速度正交对弹流润滑的影响 | 第43-65页 |
3.1 速度模型 | 第43-44页 |
3.2 δ 角对PAO 40 成膜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44-56页 |
3.2.1 载荷 20 N的实验研究 | 第44-48页 |
3.2.2 载荷 30 N的实验研究 | 第48-50页 |
3.2.3 载荷 40 N的实验研究 | 第50-53页 |
3.2.4 不同载荷对油膜的影响 | 第53-56页 |
3.3 δ 角对PAO 100 成膜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56-63页 |
3.3.1 载荷 20 N的实验研究 | 第56-58页 |
3.3.2 载荷 30 N的实验研究 | 第58-60页 |
3.3.3 载荷 40 N的实验研究 | 第60-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卷吸速度与滑动速度非正交对弹流润滑的影响 | 第65-75页 |
4.1 速度模型 | 第65-66页 |
4.2 卷吸速度与滑动速度的夹角对油膜的影响(| u_b | > | u_d |) | 第66-69页 |
4.2.1 滑滚比S = 3 | 第66-67页 |
4.2.2 滑滚比S = 3.5 | 第67-68页 |
4.2.3 滑滚比S = 4 | 第68-69页 |
4.3 凹陷的形成与消失(| u_b | ≤ | u_d |) | 第69-73页 |
4.3.1 滑滚比S = 3 | 第69-70页 |
4.3.2 滑滚比S = 3.5 | 第70-71页 |
4.3.3 滑滚比S = 4 | 第71-72页 |
4.3.4 滑滚比的影响 | 第72-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卷吸与滑动正交的等温点接触数值分析 | 第75-85页 |
5.1 数值模型 | 第75页 |
5.2 基本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 第75-77页 |
5.2.1 广义Reynolds方程和边界条件 | 第75-76页 |
5.2.2 数值方法 | 第76-77页 |
5.3 数值结果 | 第77-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研究内容与结论 | 第85-86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