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基于6LoWPAN的RPL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论文结构第13-14页
    1.5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6LoWPAN适配层基础第15-20页
    2.1 IEEE 802.15.4 技术第15-16页
        2.1.1 IEEE 802.15.4 的物理层第15页
        2.1.2 IEEE 802.15.4 的媒体访问控制层第15-16页
    2.2 IPv4的局限性和IPv6的优势第16-17页
        2.2.1 IPv4协议的局限性第16页
        2.2.2 IPv6协议相对于IPv4协议的优势第16-17页
    2.3 IPv6协议第17-19页
        2.3.1 IPv6协议的报头格式第17-18页
        2.3.2 IPv6协议地址第18-19页
    2.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6LoWPAN适配层设计与实现第20-40页
    3.1 6LoWPAN适配层概述第20-21页
        3.1.1 6LoWPAN适配层协议栈第20页
        3.1.2 6LoWPAN适配层解决的问题第20-21页
    3.2 报头压缩的设计第21-25页
        3.2.1 IPv6头部压缩的设计第22-24页
        3.2.2 UDP头部压缩的设计第24-25页
    3.3 分片和重组的设计第25-26页
        3.3.1 IPv6数据包在发送端分片第25-26页
        3.3.2 IPv6数据包在接收端重组第26页
    3.4 6LoWPAN适配层的模块实现第26-34页
        3.4.1 头部压缩模块第27-32页
        3.4.2 IPv6数据包分片模块第32-34页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4-38页
        3.5.1 实验平台设计第34-35页
        3.5.2 基于上下文的报头压缩第35-37页
        3.5.3 数据包分片重组第37-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RPL路由协议机制分析与实现第40-59页
    4.1 因特网传统路由协议简介第40页
    4.2 RPL路由协议概述第40-41页
    4.3 DODAG构建及路由过程第41-43页
    4.4 Trickle定时算法及其改进算法第43-47页
        4.4.1 Trickle定时算法第43-45页
        4.4.2 Trickle定时算法的不足和改进第45-47页
    4.5 RPL路由协议的模块实现第47-53页
    4.6 RPL路由协议的功能测试第53-58页
        4.6.1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间RPL路由建立测试结果分析第53-57页
        4.6.2 PC机与 6LoWPAN网络节点通信测试结果分析第57-58页
    4.7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RPL路由协议仿真设计与性能分析第59-73页
    5.1 仿真环境第59-65页
        5.1.1 contiki操作系统第59-61页
        5.1.2 cooja仿真平台第61-62页
        5.1.3 系统搭建第62-65页
    5.2 仿真参数第65-66页
    5.3 仿真性能指标第66-67页
    5.4 仿真分析第67-72页
        5.4.1 不同空间位置关系节点仿真第67-69页
        5.4.2 动态增减节点仿真第69-71页
        5.4.3 原始RPL路由协议和改进RPL路由协议仿真第71-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精益思想的D公司净化机组作业流程优化研究
下一篇:奥迪隆·雷东的象征主义绘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