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高温自补偿润滑的热力耦合驱动模型及成膜机理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背景第10-11页
    1.2 固体润滑剂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 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第13-14页
    1.4 热力耦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5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页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高温自补偿热力耦合驱动机理第18-30页
    2.1 胞体模型建立第18-20页
        2.1.1 基体孔隙结构第18-19页
        2.1.2 固体润滑剂填充第19-20页
        2.1.3 单胞模型建立第20页
    2.2 胞体模型热分析第20-24页
        2.2.1 胞体模型温度场计算第20-22页
        2.2.2 胞体模型热应力计算第22-24页
    2.3 热力耦合驱动模型建立第24-25页
        2.3.1 热力耦合驱动模型第24页
        2.3.2 驱动模型影响因素分析第24-25页
    2.4 载荷及性能参数计算第25-28页
        2.4.1 边界条件确定、载荷计算第25页
        2.4.2 性能参数计算第25-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高温自补偿润滑的热力耦合仿真分析第30-48页
    3.1 瞬态热分析第30-34页
        3.1.1 网格划分第30-31页
        3.1.2 加热温度对驱动力的影响第31页
        3.1.3 结果分析第31-34页
    3.2 热力耦合分析第34-45页
        3.2.1 约束设置第34-35页
        3.2.2 摩擦力与摩擦热对驱动力的影响第35-42页
        3.2.3 驱动模型的分析计算第42-45页
    3.3 本章小结第45-48页
第四章 高温自润滑材料摩擦学特性及成膜机理第48-70页
    4.1 复合润滑体组分设计第48-58页
        4.1.1 设计准则第48页
        4.1.2 润湿性设计第48-57页
        4.1.3 组分设计第57-58页
    4.2 基体与固体润滑剂熔渗复合第58-60页
        4.2.1 熔渗设备和熔渗工艺第58页
        4.2.2 结果与分析第58-60页
    4.3 高温摩擦磨损试验第60-68页
        4.3.1 试验设备第60-61页
        4.3.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1-64页
        4.3.3 润滑膜生成机理第64-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5.1 结论第70-71页
    5.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8页
附录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纸基金属纳米材料的原位生长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下一篇:TiAl基复合材料制动盘的摩擦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