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贵金属纳米材料发展概述 | 第12-13页 |
1.2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性质 | 第13-14页 |
1.2.1 光学性质 | 第13页 |
1.2.2 热学性质 | 第13页 |
1.2.3 催化性质 | 第13-14页 |
1.3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1.4 贵金属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4.1 贵金属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4.2 贵金属纳米材料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4.3 贵金属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5 纸基检测平台 | 第16-18页 |
1.5.1 纸基纳米材料的处理 | 第17-18页 |
1.5.2 纸基传感平台的发展趋势 | 第18页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基于Au@Pd合金纳米功能化纸芯片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第20-32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0-24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2.1.3 三维纸基电化学设备的制备 | 第21-22页 |
2.1.4 信号标签的合成 | 第22页 |
2.1.5 制备Au@Pd功能化纸芯片 | 第22-23页 |
2.1.6 制备微流体纸基电化学免疫设备 | 第23页 |
2.1.7 纸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测试过程 | 第23-24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4-30页 |
2.2.1 Au@Pd-PWE结构表征 | 第24-25页 |
2.2.2 表征GOx/Ab_2/MB/Au@Pt生物信号标签 | 第25页 |
2.2.3 μ-PEI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25-27页 |
2.2.4 实验条件优化 | 第27-28页 |
2.2.5 生物传感器性能研究 | 第28页 |
2.2.6 生物传感器稳定性选择性重现性研究 | 第28-29页 |
2.2.7 血清样品分析 | 第29-30页 |
2.3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基于多孔Pt纸芯片与金属离子功能化花状纳米Au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第32-44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3.1.1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3.1.3 三维纸基电化学设备的制备 | 第33-34页 |
3.1.4 花状的Au-cys/金属离子/Ab_2的制备 | 第34页 |
3.1.5 微流体纸基电化学免疫设备的合成 | 第34-35页 |
3.1.6 电化学测定过程 | 第35-36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3.2.1 NPPt-PWE的表征 | 第36页 |
3.2.2 Au-Cys/金属离子/Ab_2信号标签的表征 | 第36-38页 |
3.2.3 μ-PEID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8-39页 |
3.2.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9-40页 |
3.2.5 传感器分析性能研究 | 第40-41页 |
3.2.6 传感器重现性特异性以及交叉反应的研究 | 第41-42页 |
3.2.7 传感器在血清样品检测中的应用 | 第42页 |
3.3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Au@Pt功能化纸芯片与硫化氢的快速检测 | 第44-56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4.1.1 主要试剂 | 第45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45页 |
4.1.3 GQDs的制备 | 第45页 |
4.1.4 Au@Pt-PWE的制备 | 第45-46页 |
4.1.5 细胞的培养 | 第46页 |
4.1.6 三维可折叠电化学发光芯片的设计 | 第46-47页 |
4.1.7 三维可折叠电化学发光设备的构建 | 第4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7-53页 |
4.2.1 Au@Pt-PWE的表征 | 第47-49页 |
4.2.2 三维纸基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可行性分析 | 第49-50页 |
4.2.3 bGQDs表征 | 第50-51页 |
4.2.4 三维纸基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分析性能研究 | 第51-53页 |
4.2.5 肿瘤细胞中H_2S含量的可视化检测 | 第53页 |
4.3 小结 | 第53-56页 |
第五章 双模式比色/光电化学纸芯片与肿瘤细胞内H_2O_2高灵敏检测 | 第56-70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7-61页 |
5.1.1 主要试剂 | 第57页 |
5.1.2 GQDs的制备 | 第57-58页 |
5.1.3 GQDs/FL-Au@Pd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8-59页 |
5.1.4 PEC检测区域的制备 | 第59页 |
5.1.5 纸基检测平台的制备 | 第59-60页 |
5.1.6 纸基比色设备的构建 | 第60页 |
5.1.7 测试过程 | 第60-61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1-67页 |
5.2.1 结构表征 | 第61-63页 |
5.2.2 DNA断链机理分析 | 第63-66页 |
5.2.3 催化动力学分析 | 第66页 |
5.2.4 细胞中H_2O_2含量分析 | 第66-67页 |
5.3 小结 | 第67-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附录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