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居家养老: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新模式 | 第19-24页 |
2.1 养老的传统模式及其评价 | 第19-20页 |
2.2 养老服务的社会化 | 第20-21页 |
2.3 作为养老服务社会化模式之一的居家养老 | 第21-22页 |
2.3.1 居家养老的概念解析 | 第21-22页 |
2.3.2 居家养老的主要特征 | 第22页 |
2.4 居家养老与其他养老模式的区别 | 第22-23页 |
2.4.1 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 | 第22-23页 |
2.4.2 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 | 第23页 |
2.5 居家养老模式的地位和作用 | 第23-24页 |
2.5.1 弥补家庭养老功能上的不足,适应老人心理需求 | 第23-24页 |
2.5.2 减轻政府财政经济上的负担,优化整合社会资源 | 第24页 |
2.5.3 促进养老服务产业良性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 第24页 |
第三章 政府在居家养老模式中的责任 | 第24-33页 |
3.1 养老服务与政府责任的关系 | 第25-26页 |
3.1.1 政府责任界说 | 第25页 |
3.1.2 老有所养:政府责任的重要内容 | 第25-26页 |
3.2 政府承担居家养老服务责任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3.2.1 提供社会公共物品的职能要求 | 第26页 |
3.2.2 遵循福利多元主义的客观要求 | 第26-27页 |
3.2.3 实现多中心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 第27-28页 |
3.3 政府承担居家养老服务责任的有限性 | 第28-29页 |
3.3.1 法治分权思想下政府责任的有限性 | 第28页 |
3.3.2 民主制度影响下政府责任的有限性 | 第28-29页 |
3.3.3 政府财政能力的有限性与政府责任的有限性 | 第29页 |
3.4 政府在居家养老模式中履行责任的具体内容 | 第29-33页 |
3.4.1 政治责任 | 第30页 |
3.4.2 管理责任 | 第30-31页 |
3.4.3 法律责任 | 第31-32页 |
3.4.4 伦理责任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我国居家养老模式中政府履行责任的现状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 第33-43页 |
4.1 南京市居家养老模式中政府履行责任的现状 | 第33-36页 |
4.1.1 政府购买,机构承办——以鼓楼区“心贴心服务中心”为例 | 第34-35页 |
4.1.2 政府协助,社区承办——以秦淮区梅花山庄社区居家养老为例 | 第35-36页 |
4.1.3 政府协助,市场运作——以秦淮区鸿逸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例 | 第36页 |
4.2 南京市居家养老模式中政府履行责任取得的成果 | 第36-38页 |
4.2.1 从“特殊群体”到“全体老人”:政府责任对象范围的延伸 | 第36-37页 |
4.2.2 从“基本生活救济”到“多元服务体系”:政府责任目标层次的提高 | 第37-38页 |
4.2.3 从“自觉履责”到“法制规范”:政府责任制度体系的完善 | 第38页 |
4.3 南京市居家养老模式中政府履行责任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4.3.1 政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 第38-39页 |
4.3.2 财政保障资金有待增加 | 第39页 |
4.3.3 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升 | 第39-40页 |
4.3.4 政府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 第40页 |
4.3.5 法律制度体系有待健全 | 第40页 |
4.3.6 伦理道德建设有待提升 | 第40-41页 |
4.4 南京市居家养老模式中政府履行责任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1-43页 |
4.4.1“大政府,小社会”的路径依赖 | 第41页 |
4.4.2 社会和市场参与力量薄弱 | 第41-42页 |
4.4.3 责任配置的结构性失衡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模式中政府责任的路径选择 | 第43-52页 |
5.1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明确我国居家养老的发展策略 | 第43-44页 |
5.1.1 英国社区照顾养老模式中政府责任的启示 | 第43页 |
5.1.2 日本居家护理服务模式中政府责任的启示 | 第43-44页 |
5.2 提倡居家养老新型模式,强化居家养老政策宣传力度 | 第44-45页 |
5.2.1 引导民众转变传统养老思想,提高居家养老的社会关注度 | 第44-45页 |
5.2.2 强化居家养老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 第45页 |
5.3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保障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 | 第45-46页 |
5.3.1 加大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拓宽居家养老的资金供给渠道 | 第45-46页 |
5.3.2 加大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促进居家养老服务趋向专业化 | 第46页 |
5.4 支持多元福利主体合作,共同促进养老事业发展 | 第46-48页 |
5.4.1 非政府组织的介入 | 第46-47页 |
5.4.2 市场机制的介入 | 第47-48页 |
5.4.3 社会志愿者的介入 | 第48页 |
5.4.4 家庭中成员的参与 | 第48页 |
5.5 完善政府监督评价机制,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 第48-49页 |
5.5.1 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参与主体的监督 | 第48-49页 |
5.5.2 制定针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专业化评估体系 | 第49页 |
5.6 逐步完善政策及法律法规,促进居家养老服务趋向规范化 | 第49-50页 |
5.7 提升政府的伦理道德水平,保障居家养老服务趋向高效性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