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播仪式观的“水书文化”传播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6-16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6-7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五、相关概念 | 第11-16页 |
第一章 “水书”:“水书文化”的核心 | 第16-21页 |
第一节 水书的历史来源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水书的内容表现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水书先生:“水书文化”传播的关键媒介 | 第21-28页 |
第一节 水书先生的身份表现 | 第21-24页 |
一、仪式中的主导性角色 | 第22-23页 |
二、生活中的普通人角色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水书先生的社会功能表现 | 第24-28页 |
一、“水书文化”符号体系的表达者 | 第24-26页 |
二、“水书文化”符号/象征意义的解读者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传播仪式观视野下的“水书文化” | 第28-37页 |
第一节 “水书文化”传播的仪式构成 | 第28-34页 |
一、参与者 | 第28-30页 |
二、仪式场域 | 第30-31页 |
三、仪式媒介 | 第31-33页 |
四、仪式规则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水书文化”传播的仪式过程 | 第34-37页 |
一、仪式准备 | 第35页 |
二、仪式呈现 | 第35-36页 |
三、仪式结束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水书文化”与水族社会 | 第37-49页 |
第一节 “水书文化”在水族历史社会中的传播 | 第37-39页 |
一、营造方面 | 第37-38页 |
二、婚丧嫁娶 | 第38页 |
三、生产农事 | 第38-39页 |
四、求福解灾 | 第39页 |
第二节 “水书文化”在水族现代社会中的传播 | 第39-45页 |
一、“水书文化”的日常性表现 | 第39-42页 |
二、节庆日的“水书文化”表现 | 第42-45页 |
第三节 水族社会中的“水书文化” | 第45-49页 |
一、传承民族文化 | 第45-46页 |
二、维系群体关系 | 第46页 |
三、稳定内部人心 | 第46-47页 |
四、强化身份认同 | 第47-48页 |
五、调动经济活力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