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关于会展产业的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2 关于会展产业政策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3 研究简评 | 第15页 |
1.4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2.1 会展产业政策 | 第17-19页 |
2.1.1 会展产业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会展产业政策的界定 | 第18-19页 |
2.2 政策工具理论 | 第19-21页 |
2.2.1 政策工具的概念 | 第19页 |
2.2.2 政策工具的分类 | 第19-20页 |
2.2.3 政策工具的应用 | 第20-21页 |
2.3 产业政策理论 | 第21-24页 |
2.3.1 产业政策的概念和分类 | 第21-22页 |
2.3.2 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评估 | 第22-23页 |
2.3.3 产业政策的比较和应用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京津冀区域政策及会展产业发展现状 | 第24-34页 |
3.1 京津冀区域政策的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3.1.1 区域政策 | 第24页 |
3.1.2 京津冀区域政策 | 第24-26页 |
3.2 京津冀地区会展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26-34页 |
3.2.1 展会数量和办展面积 | 第27-29页 |
3.2.2 会展场馆 | 第29-31页 |
3.2.3 品牌会展 | 第31-32页 |
3.2.4 城市展览业发展指数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京津冀会展产业政策文本属性的统计分析 | 第34-41页 |
4.1 京津冀会展产业政策的文本选择 | 第34-35页 |
4.2 会展产业政策发文时间和数量的统计分析 | 第35-37页 |
4.2.1 政策发文时间的分析 | 第35-36页 |
4.2.2 政策发文数量的统计分析 | 第36页 |
4.2.3 京津冀会展产业政策的发展阶段 | 第36-37页 |
4.3 京津冀会展产业政策发文单位的统计分析 | 第37-41页 |
4.3.1 政策发文单位的来源分析 | 第37-38页 |
4.3.2 政策发文单位的层级分析 | 第38-41页 |
第五章 京津冀会展产业政策内容的分析 | 第41-59页 |
5.1 基于社会网络的政策内容分析 | 第41-50页 |
5.1.1 政策高频词的统计分析 | 第41-43页 |
5.1.2 高频关键词网络的构建和整体性分析 | 第43-46页 |
5.1.3 关键词网络个体的中心性分析 | 第46-48页 |
5.1.4 关键词网络的凝聚子群分析 | 第48-50页 |
5.2 基于政策工具类型的内容分析 | 第50-59页 |
5.2.1 产业政策分析单元的确定和编码 | 第50-51页 |
5.2.2 政策工具类型统计 | 第51-56页 |
5.2.3 京津冀会展产业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 | 第56-5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9-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6.1.1 京津冀会展产业竞争力和协调性不足 | 第59页 |
6.1.2 会展产业发展与政策密切相关 | 第59-60页 |
6.1.3 京津冀会展产业政策侧重点存在差异 | 第60页 |
6.1.4 政策工具分配比例欠佳 | 第60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0-62页 |
6.2.1 建立区域产业协同机制,提升产业竞争力 | 第60-61页 |
6.2.2 基于产业发展阶段,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 第61页 |
6.2.3 把握政策发展侧重点,统筹区域政策方向 | 第61-62页 |
6.2.4 注重政策工具多样性,合理分配政策工具比例 | 第62页 |
6.3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附录一 京津冀会展产业政策文件 | 第70-77页 |
附录二 京津冀会展产业政策文本编码 | 第77-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