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制造厂论文--工厂设备及安装论文

基于混联机构的五自由度轮毂抛光机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CA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来源、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轮毂抛光技术的发展状况第10-14页
    1.3 轮毂抛光设备的发展趋势第14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4-16页
第2章 抛光机初步设计方案第16-25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方案设计要求第16-18页
        2.2.1 抛光轮毂曲面复杂第17页
        2.2.2 抛光范围要求柔性化第17页
        2.2.3 抛光精度保证第17-18页
    2.3 抛光工艺参数确定第18-19页
    2.4 抛光工艺特点第19页
    2.5 方案设计和工作原理第19-20页
    2.6 抛光机初步结构设计第20-24页
        2.6.1 混联机构第20-21页
        2.6.2 抛光轮的选择第21-22页
        2.6.3 硬件系统选择与设计第22-23页
        2.6.4 减速器的选取第23页
        2.6.5 夹具台及下部支撑第23-24页
    2.7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混联机构的位置分析第25-38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混联机构坐标系建立第25-26页
    3.3 混联机构的位置正解第26-30页
        3.3.1 Delta机构的位置正解第26-28页
        3.3.2 2R串联机构的位置正解第28-29页
        3.3.3 混联机构的位置正解第29-30页
    3.4 混联机构的位置反解第30-33页
        3.4.1 Delta机构的位置反解第30-31页
        3.4.2 串联 2R机构的位置反解第31-32页
        3.4.3 混联机构的位置反解第32-33页
    3.5 混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第33-37页
        3.5.1 工作空间的约束条件第33页
        3.5.2 混联机构的可达工作空间分析第33-35页
        3.5.3 不同姿态下的工作空间分析第35-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抛光机机械结构的设计与优化第38-44页
    4.1 前言第38页
    4.2 抛光机一次结构分析与优化第38-41页
        4.2.1 抛光机结构一次静力学分析第38-39页
        4.2.2 抛光机结构一次模态分析第39-41页
    4.3 抛光机二次结构分析与优化第41-43页
        4.3.1 抛光机结构二次静力学分析第41-42页
        4.3.2 抛光机结构二次模态分析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混联机构的运动仿真分析第44-53页
    5.1 引言第44页
    5.2 三维模型与坐标系第44-45页
    5.3 仿真算例第45-48页
        5.3.1 单一数值算例第45-47页
        5.3.2 曲面加工算例第47-48页
    5.4 轮毂抛光的运动仿真第48-50页
    5.5 混联机构输入端参数分析第50-52页
    5.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箱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基于迭代扩展卡尔曼辅助粒子滤波的车辆质心侧偏角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