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关于防恐与反恐的辨析 | 第13-14页 |
1.3.2 关于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 | 第14-15页 |
1.3.3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历史演进和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4 关于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与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6-18页 |
2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理论支撑 | 第18-19页 |
2.1.1 危机管理理论 | 第18页 |
2.1.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1.3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9页 |
2.2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 第19-23页 |
2.2.1 法律支持 | 第20-21页 |
2.2.2 政策支持 | 第21-23页 |
3 域外相关国家反恐述评 | 第23-28页 |
3.1 域外相关国家反恐策略 | 第23-25页 |
3.1.1 美国 | 第23页 |
3.1.2 加拿大 | 第23-24页 |
3.1.3 英国 | 第24页 |
3.1.4 日本 | 第24-25页 |
3.2 域外相关国家反恐对我国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的启示与借鉴 | 第25-28页 |
3.2.1 明确的反恐战略 | 第25-26页 |
3.2.2 可靠的信息输导机制 | 第26页 |
3.2.3 重视事后总结 | 第26页 |
3.2.4 充分挖掘社会反恐潜力 | 第26-27页 |
3.2.5 扩展国际反恐合作内容 | 第27-28页 |
4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体系构建 | 第28-35页 |
4.1 当前我国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困境分析 | 第28-29页 |
4.2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体系基本内容 | 第29-32页 |
4.2.1 防恐战略 | 第30页 |
4.2.2 防恐主体 | 第30页 |
4.2.3 防恐资源 | 第30-31页 |
4.2.4 防恐机制 | 第31-32页 |
4.3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体系构建原则 | 第32-33页 |
4.3.1 政府主导原则 | 第32页 |
4.3.2 主动防御原则 | 第32页 |
4.3.3 以人为本原则 | 第32页 |
4.3.4 统筹规划原则 | 第32-33页 |
4.4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体系构建思路 | 第33-35页 |
4.4.1 空间防恐 | 第33页 |
4.4.2 时间防恐 | 第33页 |
4.4.3 心理防恐 | 第33-35页 |
5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风险评估 | 第35-46页 |
5.1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风险评估框架 | 第35-36页 |
5.2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风险评估指标选取 | 第36-37页 |
5.3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风险评估准则指标解释 | 第37-39页 |
5.3.1 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 第37-38页 |
5.3.2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 第38-39页 |
5.3.3 管理保障基础设施 | 第39页 |
5.4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风险评估指标脆弱性因素 | 第39-41页 |
5.4.1 公民生命健康 | 第40页 |
5.4.2 公私财产 | 第40页 |
5.4.3 重要敏感信息数据 | 第40-41页 |
5.4.4 城市运转秩序 | 第41页 |
5.4.5 公众心理 | 第41页 |
5.5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风险评估脆弱性因素权重 | 第41-43页 |
5.6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风险分级 | 第43-46页 |
6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路径选择 | 第46-54页 |
6.1 明晰防恐定位 | 第46-47页 |
6.1.1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主体 | 第46页 |
6.1.2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本质 | 第46-47页 |
6.1.3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内容 | 第47页 |
6.1.4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目标 | 第47页 |
6.2 编制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网 | 第47-50页 |
6.2.1 社会治安防恐网 | 第48页 |
6.2.2 重点行业防恐网 | 第48-49页 |
6.2.3 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防恐网 | 第49页 |
6.2.4 信息网络防恐网 | 第49页 |
6.2.5 心理重建防恐网 | 第49-50页 |
6.3 完善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机制 | 第50-52页 |
6.3.1 风险评估机制 | 第50-51页 |
6.3.2 区域协作机制 | 第51页 |
6.3.3 部门联动机制 | 第51页 |
6.3.4 战训指挥机制 | 第51-52页 |
6.4 构建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防恐新格局 | 第52-54页 |
6.4.1 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52页 |
6.4.2 充分发挥社会协同作用 | 第52-53页 |
6.4.3 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