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4页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4-1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4页 |
2.2.2 数据分析法 | 第14页 |
2.2.3 专家访谈法 | 第14页 |
2.2.4 逻辑分析法 | 第14-15页 |
2.2.5 比较分析法 | 第15-16页 |
3 国内外比武射击项目比较研究 | 第16-23页 |
3.1 我国部分比武射击项目的比赛流程 | 第16-19页 |
3.1.1 第一届全国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教官技能比武射击项目 | 第16-17页 |
3.1.2 第二届全国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教官技能比武射击项目 | 第17页 |
3.1.3 黑龙江省2013年公安实战练兵考核射击项目 | 第17-18页 |
3.1.4 河北省2015年“春训”比武射击项目 | 第18-19页 |
3.2 国外部分射击比赛流程 | 第19-23页 |
3.2.1 第二十届汤姆逊冲锋枪展示与射击比赛 | 第19页 |
3.2.2 第十一届文莱国际轻武器技能大赛 | 第19-20页 |
3.2.3 第四届国际特种兵勇士竞赛 | 第20-23页 |
4 我国比武射击项目的现状分析 | 第23-26页 |
4.1 比武射击项目的准备工作 | 第23页 |
4.2 比武射击项目的指导原则 | 第23-26页 |
4.2.1 法律原则 | 第23-24页 |
4.2.2 安全原则 | 第24-25页 |
4.2.3 实战原则 | 第25-26页 |
5 我国比武射击项目的成绩分析 | 第26-35页 |
5.1 我国部分比武射击项目的成绩分析 | 第26-31页 |
5.1.1 第一届全国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教官技能比武射击项目成绩分析 | 第26-27页 |
5.1.2 第二届全国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教官技能比武射击项目成绩分析 | 第27-30页 |
5.1.3 河北省2015年比武射击项目成绩分析 | 第30-31页 |
5.2 影响比武射击项目成绩的原因分析 | 第31-35页 |
5.2.1 领导重视程度 | 第31-32页 |
5.2.2 队员训练水平 | 第32页 |
5.2.3 射击场地条件 | 第32-33页 |
5.2.4 比武器材使用 | 第33页 |
5.2.5 获胜奖励制度 | 第33页 |
5.2.6 队员心理素质 | 第33-35页 |
6 我国比武射击项目设置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6.1 缺少以实战为导向的射击科目 | 第35-36页 |
6.2 缺少射击前置程序的考核 | 第36-38页 |
6.2.1 缺少判明能力的考核 | 第36-37页 |
6.2.2 缺少射击前警告程序的考核 | 第37-38页 |
6.3 缺少对移动目标进行射击的考核项目 | 第38-40页 |
7 改善比武射击项目设置的建议 | 第40-49页 |
7.1 优化射击项目比武科目的设置 | 第40-43页 |
7.1.1 增加一些贴近实战的比武科目 | 第40-41页 |
7.1.2 增加弱光条件下射击的科目 | 第41-42页 |
7.1.3 将快速装填子弹纳入到比武射击项目的流程 | 第42页 |
7.1.4 增加对运动中目标的射击科目 | 第42-43页 |
7.1.5 设置规则减少比武专业户的出现 | 第43页 |
7.1.6 设置考核队员应变能力的环节 | 第43页 |
7.2 将射击前置程序纳入到射击项目考核中 | 第43-45页 |
7.3 引入专家评价机制,确保比武射击项目公平、公正 | 第45页 |
7.4 优化射击项目的成绩统计 | 第45-47页 |
7.4.1 优化射击成绩的计算方法 | 第45-47页 |
7.4.2 公正使用弹孔测量器 | 第47页 |
7.5 增加射击项目赛后总结的环节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