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提升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的政府责任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第一节 课题背景和选题依据第10-11页
        一、课题背景第10-11页
        二、选题依据第11页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第11-12页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1页
        二、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第11-12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2-16页
        一、国外研究第12-14页
        二、国内研究第14-16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6-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反倾销应诉与政府责任基础理论简析第18-38页
    第一节 国际贸易关于倾销、反倾销理论及其新发展第18-21页
        一、倾销第18-19页
        二、反倾销第19页
        三、反倾销措施具有贸易壁垒的保护效应第19-20页
        四、反倾销措施具有的经济效应第20-21页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倾销与反倾销法律规范第21-25页
        一、WTO 法律体系的本质第21-22页
        二、WTO 关于倾销与反倾销的评价第22-23页
        三、WTO 反倾销法律规范体系的主要内容第23-25页
    第三节 反倾销应诉能力及其评估第25-28页
        一、反倾销应诉率第25-26页
        二、有效应诉率第26-27页
        三、反倾销应诉能力评估方法第27-28页
    第四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责任基础理论简述第28-30页
        一、市场失灵第28-29页
        二、政府经济责任第29页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责任理论在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中的运用第29-30页
    第五节 当前提升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的意义第30-38页
        一、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第30-32页
        二、有效控制反倾销连锁反应负面效应第32-33页
        三、保持经济稳定和缓解就业压力第33-34页
        四、积累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有益经验第34-35页
        五、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第35-36页
        六、防范世界范围内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第36-38页
第三章 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现状及其主要问题第38-51页
    第一节 我国面临的反倾销形势第38-41页
        一、我国面临的反倾销调查和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情况第38-39页
        二、我国面临的反倾销发展趋势第39-40页
        三、我国面临的反倾销国别(地区)结构第40-41页
    第二节 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总体情况第41-43页
    第三节 企业反倾销应诉中的主要问题第43-49页
        一、出口市场的“低价”行为存在倾销嫌疑第43-44页
        二、缺乏及时有效的反倾销预警第44-45页
        三、行业协会的发展水平满足不了企业反倾销应诉的需要第45-48页
        四、中小企业反倾销应诉基础薄弱第48-49页
        五、WTO 及其成员国显示公允的反倾销立法第49页
    第四节 企业反倾销应诉主要问题中的市场失灵现象第49-51页
        一、市场不完全和经济失衡第49-50页
        二、信息不完全第50页
        三、混合产品第50-51页
第四章 提升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政府责任的实现途径第51-61页
    第一节 完善以企业为导向的反倾销预警体系第51-53页
        一、设立专门机构在全世界搜集相关经济信息第51-52页
        二、明确政府各部门在信息传递中的职责第52页
        三、提高现有预警平台的使用效率第52页
        四、推动反倾销应诉研学活动的开展第52-53页
        五、畅通预警信息反馈的渠道第53页
    第二节 完善外贸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第53-57页
        一、促进外贸行业协会的全面发展第53-54页
        二、赋予外贸行业协会部分管理职能第54-55页
        三、支持外贸行业协会设立反倾销应诉基金第55-57页
    第三节 在WTO 框架体系下积极斡旋第57-61页
        一、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国际贸易规则意识第57-58页
        二、提升政府部门运用WTO 规则体系进行斡旋的能力第58-59页
        三、当前在WTO 框架体系下进行斡旋的具体方面第59-61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关系统学习型组织建设初探
下一篇:M移动公司知识型员工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