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逸:王小波小说风格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10页 |
第一章 “轻逸”写什么 | 第10-33页 |
第一节 文本中的“王二”形象系列 | 第10-18页 |
(一) “王二”群像素描 | 第10-16页 |
(二) “王二”的形象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节 轻逸文本中的性爱解读 | 第18-26页 |
(一) 诗情画意的性爱描写 | 第18-20页 |
(二) 从性开始,回到爱情 | 第20-23页 |
(三) 作为反抗武器的性 | 第23-26页 |
第三节 轻逸文本中的“故事新编” | 第26-33页 |
(一) “故事新编”《青铜时代》 | 第26-28页 |
(二) 《红拂夜奔》的喜剧性解读 | 第28-29页 |
(三) 《万寿寺》的喜剧性解读 | 第29-33页 |
第二章 “轻逸”怎么写 | 第33-59页 |
第一节 变幻多姿的叙事 | 第33-44页 |
(一) 时序 | 第34-38页 |
(二) 频率 | 第38-44页 |
第二节 诗意世界的文句 | 第44-50页 |
(一) 诗一般的意象 | 第44-48页 |
(二) 歌一般的节奏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出神入化的反讽 | 第50-59页 |
(一) 黑色幽默与反讽 | 第50-52页 |
(二) 言语反讽 | 第52-55页 |
(三) 情境反讽 | 第55-57页 |
(四) 总体反讽 | 第57-59页 |
第三章 “轻逸”为何写 | 第59-67页 |
第一节 生活之重——对人的存在状态的反思 | 第59-63页 |
第二节 文本之轻——用喜剧文本颠覆社会之“常” | 第63-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一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