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现代分析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及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3页
    1.1 分析技术的发展第9页
    1.2 现代分析技术在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第9-11页
    1.3 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第11-13页
第二章 大鼠心肌缺血代谢组学实验方法的建立第13-28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13-16页
        2.1.1 实验动物第13-14页
        2.1.2 主要药品及试剂第14页
        2.1.3 主要仪器第14页
        2.1.4 动物模型的复制第14-15页
        2.1.5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第15页
        2.1.6 样品分析条件第15-16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16-27页
        2.2.1 实验动物及模型的选择第16-17页
        2.2.2 血浆样品的制备方法的选择第17页
        2.2.3 分析条件的优化第17-22页
        2.2.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过程及结果第22-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大鼠心肌缺血生物标志物及药物干预机制研究第28-45页
    3.1 常见药物的干预机制第28-37页
        3.1.1 材料和方法第28-29页
        3.1.2 实验部分第29-30页
        3.1.3 实验结果第30-35页
        3.1.4 讨论第35-37页
    3.2 中药丹参的干预机制第37-44页
        3.2.1 材料和方法第37-38页
        3.2.2 实验部分第38-39页
        3.2.3 结果与讨论第39-44页
    3.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析新方法研究第45-55页
    4.1 实验部分第46-49页
        4.1.1 仪器与试剂第46-47页
        4.1.2 标准品和样品溶液的制备第47-48页
        4.1.3 色谱分析条件第48-49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9-54页
        4.2.1 PCEC 的色谱条件优化第49-51页
        4.2.2 标准曲线及检测限第51-52页
        4.2.3 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第52-53页
        4.2.4 样品分析第53-54页
    4.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第六章 文献综述第57-65页
    6.1 代谢组学研究概论第57-59页
    6.2 代谢组学的技术简介第59-62页
        6.2.1 仪器分析方法第59-60页
        6.2.2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技术第60-62页
    6.3 心肌缺血的研究情况第62-63页
    6.4 丹参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71-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升工业设计师创新能力的知识管理研究
下一篇:轻逸:王小波小说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