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苷及鞣质论文

人参皂苷类物质的正相色谱行为及分离制备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2页
    1.1 人参皂苷第10-13页
        1.1.1 人参属植物简介第10-11页
        1.1.2 人参皂苷类化合物的研究第11-13页
    1.2. 人参皂苷的分析方法第13-17页
        1.2.1 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第13-14页
        1.2.2 薄层色谱扫描(TLCS)第14页
        1.2.3 高效液相色谱(HPLC)第14-17页
            1.2.3.1 紫外检测器第15页
            1.2.3.2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第15-16页
            1.2.3.3 荧光检测器第16页
            1.2.3.4 质谱检测器第16-17页
        1.2.4 比色法第17页
        1.2.5 其它方法第17页
    1.3 人参皂苷的纯化第17页
    1.4 单体人参皂苷的分离第17-18页
    1.5 人参皂苷的应用第18-21页
        1.5.1 人参皂苷在抗衰老方面的应用第18-19页
            1.5.1.1 抗自由基作用第18-19页
            1.5.1.2 能量代谢的影响第19页
            1.5.1.3 钙通道的影响第19页
            1.5.1.4 增加胆碱系统或脑内神经递质第19页
        1.5.2 人参皂苷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第19-20页
        1.5.3 人参皂苷在抗动脉硬化方面的应用第20-21页
            1.5.3.1 调节脂类代谢第20页
            1.5.3.2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第20-21页
            1.5.3.3 抗凝血、促纤溶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高凝状态第21页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与意义第21-22页
        1.6.1 研究内容第21页
        1.6.2 研究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人参皂苷的薄层色谱行为的研究第22-35页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第22-23页
        2.1.1 实验材料第22页
        2.1.2 实验试剂第22页
        2.1.3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5页
        2.2.1 样品的制备第23页
        2.2.2 人参皂苷薄层分离第23-25页
            2.2.2.1 选定适合人参皂苷的展开体系第23-24页
            2.2.2.2 点样第24页
            2.2.2.3 预饱和、展开、显色第24页
            2.2.2.4 人参皂苷的R_f值、分离度的计算及计算公式第24-2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5-26页
        2.3.1 人参总皂苷在八种展开体系下的色谱行为第25页
        2.3.2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在八种展开体系下的色谱行为第25页
        2.3.3 三七总皂苷在八种展开体系下的色谱行为第25-26页
        2.3.4 三七茎叶总皂苷在八种展开体系下的色谱行为第26页
    2.5 小结第26-35页
第三章 西洋参中人参皂苷的分离制备与结构鉴定第35-45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35-36页
        3.1.1 主要试剂及材料第35页
        3.1.2 实验仪器第35-36页
    3.2 西洋参中人参皂苷的分离制备第36-37页
        3.2.1 检测方法第36页
            3.2.1.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第36页
            3.2.1.2 薄层色谱分析方法第36页
            3.2.1.3 质谱检测条件第36页
        3.2.2 西洋参总皂苷的分离第36-37页
    3.3 西洋参中人参皂苷的结构鉴定第37-44页
        3.3.1 化合物Ⅰ的结构鉴定第37-38页
        3.3.2 化合物Ⅱ的结构鉴定第38-39页
        3.3.3 化合物Ⅲ、Ⅳ的结构鉴定第39-40页
        3.3.4 化合物Ⅴ的结构鉴定第40-41页
        3.3.5 化合物Ⅵ的结构鉴定第41-42页
        3.3.6 化合物Ⅶ的结构鉴定第42-43页
        3.3.7 化合物Ⅷ的结构鉴定第43-44页
    3.4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45-47页
    4.1 结论第45页
    4.2 展望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附录第51-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参肠碱性磷酸酶的提取、纯化及其特性研究
下一篇:磨盘柿脱涩及防褐变控制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