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治理理论视域下人民团体有效参与社会治理问题研究--以侨联组织为案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8-15页
    (一) 研究的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0-11页
    (四) 现有研究综述第11-12页
    (五) 论文的设计及内容结构第12-15页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20页
    (一) 社会治理的特点第15-16页
    (二) 我国社会治理的特征第16-18页
    (三) 治理理论的启示第18页
    (四) 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合法性分析第18-20页
二、人民团体的性质功能与组织结构第20-28页
    (一) 人民团体的性质功能第20-21页
    (二) 人民团体的组织结构第21-22页
    (三) 侨联组织发展、功能性质及组织结构第22-28页
三、人民团体的社会治理参与效果第28-40页
    (一) 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动因第28-29页
    (二) 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领域第29-32页
    (三) 人民团体在社会治理参与中如何与其他主体互动第32-34页
    (四) 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有关情况-以侨联为例第34-40页
四、人民团体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的SWOT分析第40-47页
    (一) 人民团体社会治理参与的优势(strength)分析第40-41页
    (二) 人民团体社会治理参与的劣势(weakness)分析第41-42页
    (三) 人民团体社会治理参与的威胁(threats)分析第42-43页
    (四) 人民团体社会治理参与的机会(opportunity)分析第43-44页
    (五) 基于SWOT分析的战略选择分析第44-47页
五、完善人民团体社会治理参与的对策建议第47-49页
    (一) 人民团体自身要加强对参与社会治理的认识第47页
    (二) 党和政府要为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保障第47页
    (三) 人民团体要构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机制第47-48页
    (四) 人民团体要转变自身职能第48页
    (五) 人民团体要提高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第48-49页
六、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云南刑警激励机制研究
下一篇:张远《杜诗会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