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

新时期云南刑警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综述第12-17页
        1.2.1 基本概念第12-13页
        1.2.2 相关研究综述第13-16页
        1.2.3 研究评述第16-17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创新与局限第18-20页
        1.4.1 选题创新第18页
        1.4.2 论文局限第18-20页
第2章 激励的相关理论概述第20-23页
    2.1 经济学激励理论第20-21页
        2.1.1 市场供求理论第20-21页
        2.1.2 契约经济理论第21页
        2.1.3 委托代理理论第21页
        2.1.4 产权激励理论第21页
    2.2 心理学激励理论第21-23页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第22页
        2.2.2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第22页
        2.2.3 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第22-23页
第3章 云南刑警激励机制现状分析第23-31页
    3.1 新时期云南刑警工作任务第23-25页
        3.1.1 刑警整体任务要求第23页
        3.1.2 云南刑警任务特点第23-24页
        3.1.3 云南刑警面临的困境第24-25页
    3.2 云南刑警激励机制发展沿革第25-28页
        3.2.1 初创期(1950年-1955年)第26页
        3.2.2 发展期(1956年-1965年)第26-27页
        3.2.3 停滞期(1966年-1976年)第27页
        3.2.4 恢复发展期(1977年-1994年)第27-28页
        3.2.5 全面发展期(1994年至今)第28页
    3.3 云南刑警现行激励机制概述第28-31页
        3.3.1 针对刑警组织的综合激励机制第29页
        3.3.2 针对刑警个体的积分激励机制第29-30页
        3.3.3 针对刑警个体的目标激励机制第30-31页
第4章 云南刑警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31-38页
    4.1 当前云南刑警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1-33页
        4.1.1 精神激励作用弱化第31页
        4.1.2 机制建设与发展实际契合不足第31-32页
        4.1.3 公平性体现不足第32页
        4.1.4 需求匹配不足第32-33页
    4.2 当前云南刑警激励机制问题成因分析第33-38页
        4.2.1 时代因素第33-34页
        4.2.2 制度因素第34-35页
        4.2.3 区域因素第35-36页
        4.2.4 认知因素第36-38页
第5章 完善云南刑警激励机制的对策第38-47页
    5.1 健全激励机制价值导向第38-39页
        5.1.1 关注精神需要第38页
        5.1.2 重视发展激励第38-39页
        5.1.3 关注个体需求第39页
        5.1.4 强化民主参与第39页
        5.1.5 注重自我激励第39页
    5.2 完善绩效考核第39-40页
        5.2.1 明确绩效考核内容第39-40页
        5.2.2 明确绩效考核方式第40页
        5.2.3 强化考核的激励兑现第40页
    5.3 拓宽晋升流动渠道第40-43页
        5.3.1 侦查员制度的总体思路第40-41页
        5.3.2 实行侦查员制度的优点第41-42页
        5.3.3 侦查员晋升年限及预测最低任职年龄第42-43页
    5.4 完善培训激励机制第43-45页
        5.4.1 建构导向鲜明的培训目标第43页
        5.4.2 不断拓展丰富培训内容第43-44页
        5.4.3 推动教育训练方式改进第44页
        5.4.4 实现领导与普通民警共同参与第44-45页
        5.4.5 支持和鼓励民警进行在职学习第45页
    5.5 丰富情感激励机制第45-47页
        5.5.1 以真情关怀温暖民警第45页
        5.5.2 以先进文化鼓舞民警第45-46页
        5.5.3 以从严治警保护民警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昆明市政府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对策分析
下一篇:治理理论视域下人民团体有效参与社会治理问题研究--以侨联组织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