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初级视觉皮层感受野基本理论 | 第13-28页 |
2.1 老化与初级视皮层神经元感受野大小的研究 | 第13-14页 |
2.2 视网膜及视觉系统的结构 | 第14-15页 |
2.3 初级视皮层神经元感受野特性 | 第15-25页 |
2.3.1 视网膜,外膝体和初级视皮层的视觉通路及各感受野概述 | 第16-18页 |
2.3.2 感受野抑制理论 | 第18-23页 |
2.3.3 感受野大小的动态变化 | 第23-25页 |
2.4 材料和方法 | 第25-26页 |
2.4.1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2.4.2 动物的准备和记录 | 第25-26页 |
2.4.3 视觉刺激 | 第26页 |
2.4.4 数据搜集与分析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初级视觉皮层感受野拟合模型 | 第28-33页 |
3.1 Gaussian模型 | 第28-29页 |
3.1.1 高斯函数的基本特征 | 第28-29页 |
3.1.2 Gaussian模型表达式 | 第29页 |
3.2 DOG模型 | 第29-31页 |
3.2.1 DOG函数基本特征 | 第30页 |
3.2.2 DOG模型表达式 | 第30-31页 |
3.3 Divisive模型(外周相互抑制网络模型)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初级视觉皮层感受野拟合模型分析 | 第33-47页 |
4.1 lstOpt软件 | 第33-37页 |
4.1.1 lstOpt软件简介 | 第33-35页 |
4.1.2 lstOpt应用的优化算法 | 第35-36页 |
4.1.3 本文优化算法设定 | 第36-37页 |
4.2 数据的预处理和数据分析 | 第37-38页 |
4.2.1 young样本分析 | 第37-38页 |
4.2.2 old样本分析 | 第38页 |
4.3 三模型拟合曲线 | 第38-45页 |
4.3.1 Gauss ian模型分析 | 第39-41页 |
4.3.2 DOG模型分析 | 第41-43页 |
4.3.3 Divisive模型分析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5.1 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 第47-48页 |
5.2 三模型拟合结果 | 第48-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总结 | 第50-51页 |
6.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