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论文的创新及难点 | 第11-13页 |
1.4.1 论文的创新 | 第11-12页 |
1.4.2 论文的难点 | 第12-13页 |
2 相关概念阐释 | 第13-16页 |
2.1 新农村建设 | 第13-14页 |
2.2 生态与道德 | 第14页 |
2.3 生态道德 | 第14-15页 |
2.4 生态道德教育 | 第15-16页 |
3 生态道德教育的思想基础 | 第16-21页 |
3.1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 | 第16-18页 |
3.1.1“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相统一 | 第16-17页 |
3.1.2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 第17页 |
3.1.3 自然的价值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统一 | 第17-18页 |
3.2 中国传统生态哲学思想 | 第18-21页 |
3.2.1 儒家“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社会和谐思想 | 第18-19页 |
3.2.2 佛家“普度众生,泛爱万物”的众生平等思想 | 第19页 |
3.2.3 道家“万物有道,道法自然”的顺应规律思想 | 第19-21页 |
4 农民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1-31页 |
4.1 山东省临清市老赵庄镇的调查概况 | 第21页 |
4.1.1 调查目的 | 第21页 |
4.1.2 调查对象及方法 | 第21页 |
4.2 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及分析 | 第21-27页 |
4.2.1 农民生态道德认知水平低 | 第21-23页 |
4.2.2 农民生态道德情感不稳定 | 第23-24页 |
4.2.3 农民生态道德意志不坚定 | 第24-25页 |
4.2.4 农民生态道德行为失范 | 第25-27页 |
4.3 农民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 | 第27-31页 |
4.3.1 农民生活陋习的危害 | 第27-28页 |
4.3.2 农民生态行为的不积极 | 第28-29页 |
4.3.3 生态道德知识宣传的滞后 | 第29页 |
4.3.4 生态道德教育途径的缺乏 | 第29-31页 |
5 推进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对策 | 第31-40页 |
5.1 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方向的指引 | 第31-32页 |
5.2 创新工作模式降低生态异化负面作用 | 第32-34页 |
5.3 发展绿色科技坚持永续发展生态伦理 | 第34-35页 |
5.4 激发主动参与性改良优化乡风民俗 | 第35-36页 |
5.5 坚守简约生活理念彰显生态文明价值 | 第36页 |
5.6 深化乡情故土意识提升家国道德情操 | 第36-37页 |
5.7 依托乡土文化建设加大生态道德宣扬力度 | 第37-38页 |
5.8 注重法治思维方式切实维护生态环境权益 | 第38-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附录:山东省临清市老赵庄镇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 | 第45-48页 |
个人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