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便携式飞行时间质谱的设计与集成 | 第17-39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便携式 TOFMS 的总体设计 | 第17-28页 |
2.2.1 便携式 TOFMS 的设计原理 | 第18-19页 |
2.2.2 真空系统的设计 | 第19-20页 |
2.2.3 进样系统 | 第20-22页 |
2.2.3.1 毛细管直接进样 | 第20-21页 |
2.2.3.2 膜在线富集进样 | 第21-22页 |
2.2.4 质谱的设计 | 第22-28页 |
2.2.4.1 电离源 | 第23-25页 |
2.2.4.2 双场加速区 | 第25-26页 |
2.2.4.3 无场飞行区 | 第26页 |
2.2.4.4 反射器 | 第26-27页 |
2.2.4.5 离子检测器 | 第27-28页 |
2.3 脉冲时序与电路控制系统 | 第28-29页 |
2.4 信号采集系统 | 第29-30页 |
2.5 仪器的安装调试 | 第30-35页 |
2.5.1 灵敏度与分辨率 | 第30-31页 |
2.5.2 双脉冲技术 | 第31-33页 |
2.5.3 直流 VUV 灯正负电压测试 | 第33-35页 |
2.5.4 膜在线富集进样 | 第35页 |
2.6 应用实例 | 第35-3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还原态挥发性硫化物的检测 | 第39-50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光电子电离源的设计 | 第39-43页 |
3.2.1 光电子电离与单光子电离复合电离源 | 第40-41页 |
3.2.2 进样系统 | 第41-42页 |
3.2.3 光电子能量优化 | 第42-43页 |
3.3 磁增强光电子电离源的设计 | 第43-46页 |
3.3.1 磁力线和磁场强度的模拟 | 第44-45页 |
3.3.2 光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模拟 | 第45-46页 |
3.3.3 有无磁场条件下的谱图对比 | 第46页 |
3.4 气压对磁增强光电子电离源的影响 | 第46-47页 |
3.5 硫化物检出限及动态范围 | 第47-48页 |
3.6 五种含硫化合物混合样品的检测 | 第48-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绝缘气体 SF_6分解产物中 SO_2的检测 | 第50-62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SF_6气体分解产物中 SO2的测定 | 第50-52页 |
4.2.1 SF_6背景气体的检测 | 第50-51页 |
4.2.2 SO2(SF_6)标准气体的检测 | 第51-52页 |
4.3 改进措施 | 第52-55页 |
4.3.1 光电子加速电极 | 第52-53页 |
4.3.2 射频 VUV 灯 | 第53-54页 |
4.3.3 增大进样量 | 第54-55页 |
4.4 膜在线富集进样检测 SO_2 | 第55-56页 |
4.5 变电站故障样品现场检测 | 第56-57页 |
4.6 负离子模式下检测 SF_6分解产物中的 SO_2 | 第57-61页 |
4.6.1 不同载气下 SO_2的生成产物 | 第57-60页 |
4.6.2 不同载气下 SO_2的响应时间 | 第60-6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3页 |
5.1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62页 |
5.2 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