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13-56页 |
第一节 选题旨趣 | 第14-17页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17-43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基本史料 | 第43-50页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第50-56页 |
第一章 转型时期晚清政府对云南边省群体性事件控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 | 第56-87页 |
第一节 内部结构性紧张造成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 | 第56-72页 |
一、人口膨胀引发的资源稀缺与分配不均 | 第57-63页 |
二、多样民族、多元文化交织生成的政治对立和社会冲突 | 第63-67页 |
三、灾荒频繁加剧社会动荡因素的产生 | 第67-72页 |
第二节 外部边疆危机引发云南民众的社会抗争 | 第72-87页 |
一、近代中外民族矛盾的激化 | 第73-79页 |
二、英法列强在云南利权的争夺 | 第79-87页 |
第二章 晚清云南边省群体性事件之量化分析 | 第87-113页 |
第一节 时间、数量和区域的分布状况 | 第87-97页 |
一、晚清云南群体性事件的时间与数量分布 | 第87-91页 |
二、晚清云南群体性事件的区域分布 | 第91-97页 |
第二节 类型、规模和开展方式的统计考察 | 第97-106页 |
一、晚清云南群体性事件的类型考察与变化 | 第97-102页 |
二、晚清云南群体性事件的规模与开展方式 | 第102-106页 |
第三节 领导人与参与者的成员属性分析 | 第106-113页 |
一、晚清云南群体性事件领导成员的属性分析 | 第107-109页 |
二、晚清云南群体性事件参与阶层的属性分析 | 第109-113页 |
第三章 晚清政府对云南边省群体性事件实施控制的态度及政策 | 第113-150页 |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动员过程和政府控制的态度 | 第113-128页 |
一、不同类型群体性事件的动员过程 | 第114-119页 |
二、政府的反应 | 第119-123页 |
三、民众心态的生成与变化 | 第123-128页 |
第二节 政府对群体性事件实施控制的政策 | 第128-150页 |
一、普遍性控制政策 | 第130-143页 |
二、特殊性控制政策—从永昌"汉回互斗"考察晚清政府对民族矛盾的边控 | 第143-150页 |
第四章 晚清政府对云南边省群体性事件控制的社会组织系统 | 第150-187页 |
第一节 权力控制系统的组织方式 | 第151-177页 |
一、传统权力控制系统 | 第152-169页 |
二、新机构的设置与职能扩展 | 第169-177页 |
第二节 规范控制系统的手段方式 | 第177-187页 |
一、以“礼治秩序”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 | 第180-183页 |
二、乡约族规与社会风俗的共存 | 第183-187页 |
第五章 从典型案例解读晚清政府对云南边省群体性事件实施控制的运作情形 | 第187-224页 |
第一节 杜文秀起义:滇疆政治统治危机的应对与控制 | 第189-196页 |
一、起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政府的早期应对 | 第189-191页 |
二、对峙时期的政府应对:抚、剿策略的转变 | 第191-194页 |
三、镇压起义后的政府应对与回民控制 | 第194-196页 |
第二节 马嘉理事件:中外危机应对进程中的策略博弈 | 第196-208页 |
一、滇案发生与第一阶段中英应对进程的博弈分析 | 第197-204页 |
二、第二阶段中英应对进程的博弈分析和签订《烟台条约》 | 第204-208页 |
第三节 浪穹教案:政府应对民教冲突采取以安抚性为主的政策选择 | 第208-214页 |
一、教案起衅原因和政府的初期应对 | 第208-210页 |
二、具体的处置过程和各方反应 | 第210-214页 |
第四节 收回七府矿权运动:政府产权机制介入规范资源占有的合法化 | 第214-224页 |
一、七府矿权丧失始末及后果 | 第214-217页 |
二、收回七府矿权运动的生成与发展 | 第217-219页 |
三、引入产权机制实现政府的有效应对 | 第219-224页 |
第六章 对晚清政府云南边省群体性事件控制效能的评析 | 第224-254页 |
第一节 政府控制的合理性与效果 | 第225-245页 |
一、部分基层控制机构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 第228-236页 |
二、社会资源的整合与重新分配 | 第236-242页 |
三、制度化运作提升了政府边控的水平 | 第242-245页 |
第二节 政府控制的局限性与反应 | 第245-254页 |
一、晚清滇省官绅民基层控制权力结构的分化与冲突 | 第246-250页 |
二、滇疆社会对政府控制的消极反应 | 第250-254页 |
结语 | 第254-260页 |
附录 晚清时期(1840-1911年)云南省群体性事件年表 | 第260-286页 |
参考文献 | 第286-3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309-311页 |
致谢 | 第311-3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