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9-15页 |
1.1 拟南芥叶表皮扁平细胞的发育过程 | 第9页 |
1.2 拟南芥叶表皮扁平细胞发育突变体 | 第9-10页 |
1.3 细胞骨架系统与植物细胞形态建成 | 第10-11页 |
1.4 ADF参与细胞骨架微丝的解聚 | 第11-12页 |
1.5 酵母双杂交系统 | 第12-13页 |
1.6 GST pull-down技术 | 第13-15页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15-28页 |
2.1 材料 | 第15页 |
2.2 方法 | 第15-28页 |
2.2.1 拟南芥培养 | 第15页 |
2.2.2 表皮细胞形态观察及数据统计 | 第15-16页 |
2.2.3 CTAB法提取拟南芥的基因组DNA | 第16页 |
2.2.4 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拟南芥表型分析 | 第16-18页 |
2.2.5 RT-PCR | 第18-20页 |
2.2.6 基于GetewayTM ADFx点突变载体构建 | 第20-24页 |
2.2.7 激光扫描共聚显微镜观察叶表皮扁平细胞 | 第24-25页 |
2.2.8 微丝抑制剂Latrunculin-B处理 | 第25页 |
2.2.9 酵母双杂交 | 第25-26页 |
2.2.10 蛋白原核表达 | 第26页 |
2.2.11 pull-down | 第26页 |
2.2.12 Western blot | 第26-28页 |
第三部分 结果及分析 | 第28-40页 |
3.1 pipe表型分析 | 第28-30页 |
3.2 pipe中叶表皮扁平细胞中微丝装配存在异常 | 第30-33页 |
3.2.1 pipe中表皮扁平细胞的微丝组装结构异常 | 第30-31页 |
3.2.2 pipe中表皮扁平细胞微丝动态更新减缓 | 第31-33页 |
3.3 PIPE与ADFx在体外能够直接相互作用 | 第33-34页 |
3.4 adfx ppe部分回复pipe的叶片表皮扁平细胞表型 | 第34-36页 |
3.5 突变体pipe中ADFx蛋白被去磷酸化作用可能失活 | 第36-38页 |
3.6 体内ADFx的定点突变 | 第38-40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40-44页 |
4.1 pipe叶表皮细胞缺陷和微丝骨架相关 | 第40页 |
4.2 PIPE可能通过ADFx的磷酸化调节表皮细胞形态 | 第40-42页 |
4.3 ADFx的磷酸化位点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