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一个水稻高杆突变体的初步鉴定以及OsPIPE在拟南芥中的功能验证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缩略词表第8-9页
第一部分 前言第9-16页
    1.1 水稻及其基因组学简介第9-10页
    1.2 水稻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0页
    1.3 TAIL-PCR与hiTAIL-PCR的原理和应用第10-12页
        1.3.1 TAIL-PCR第10-12页
        1.3.2 hiTAIL-PCR结合利用普通TAIL-PCR和抑制PCR的原理第12页
    1.4 T-DNA插入技术进展第12-16页
        1.4.1 T-DNA插入标签技术介绍第12-13页
        1.4.2 T-DNA标签的应用第13-14页
        1.4.3 DNA直接导入的转基因技术第14-16页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第16-26页
    2.1 材料第16页
    2.2 实验方法第16-24页
        2.2.1 水稻种植第16页
        2.2.2 水稻营养液培养第16-17页
        2.2.3 水稻生理实验分析第17页
        2.2.4 半薄切片第17-18页
        2.2.5 新CTAB法提取水稻基因组DNA第18-19页
        2.2.6 引物设计第19页
        2.2.7 hiTAIL-PCR第19-22页
        2.2.8 拟南芥转化第22-23页
        2.2.9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过程第23-24页
    2.3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分析第24-26页
        2.3.1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第24页
        2.3.2 拟南芥的转化第24页
        2.3.3 转基因植株筛选第24-26页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26-35页
    3.1 一个T-DNA插入突变体367的表型鉴定第26-28页
    3.2 367 表皮细胞观察第28-29页
    3.3 突变体367的T-DNA插入验证第29页
    3.4 水稻突变体367基因初步克隆第29-30页
    3.5 OsPIPE转化拟南芥植株以及水稻中RNAi植株的分析第30-35页
        3.5.1 OsPIPE转化拟南芥植株第30-32页
        3.5.2 水稻RNAi的转基因体系第32-35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35-38页
    4.1 突变体367的高度增加、茎节增长第35页
    4.2 367 突变基因的克隆第35-36页
    4.3 OsPIPE转基因植株的鉴定,以及水稻RNAi植株的获得第36-37页
    4.4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第37-38页
小结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硝基烯的不对称氰化反应
下一篇:PIPE通过ADFx调控拟南芥叶表皮细胞的形态